- 鉴赏
这首诗《祢衡》由宋代诗人吕南公所作,通过对祢衡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乱世中人才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首句“世乱无人及祢衡”,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祢衡这样的才子却无人赏识,表达了对祢衡怀才不遇的同情。接着,“眼看豺虎似蚊蝇”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凶残的豺虎比作微不足道的蚊蝇,形象地描绘出祢衡在乱世中的处境,暗示其才华被埋没,价值未得到应有的认可。
“乔玄荀彧皆儒雅,至死何曾晓爱憎”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祢衡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乔玄和荀彧作为当时著名的儒者,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在他们眼中,祢衡的才华与个性并未得到理解或欣赏。这不仅反映了祢衡个人命运的悲哀,也触及了那个时代对人才认知的局限性,以及社会对个体独特性的忽视。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探讨了乱世中人才的命运、社会对个体价值的认知偏差,以及人性中爱与憎的复杂性。吕南公以祢衡为镜,映照出更广泛的社会现象和人性思考,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睡意
少时好睡常不足,上事亲尊日拘束。
夜吟朝诵无暂休,目胔生疮臂消肉。
今踰四十无所闻,又况丧妻仍独宿。
虚堂净扫焚清香,安寝都忘世间欲。
花时啼鸟不妨喧,清暑北窗聊避燠。
叶落夜雨声满阶,雪下晓寒低压屋。
四时自得兴味佳,岂必锵金与鸣玉。
万事易厌此不厌,真可养恬无夭促。
且梦庄周化蝴蝶,焉顾仲尼讥朽木。
人事几不如梦中,休用区区走荣禄。
紫微亭
江云如旗脚,墨点飞雁行。
平圃采芳菊,上水酌桂浆。
为言此何时,杜子逢重阳。
醉思庄生达,哂彼齐景伤。
至今孤亭间,独有九日章。
昔我来齐山,山僧迎道傍。
骑马到寺门,乱石屹若墙。
值雨不遍历,但取山泉尝。
牧之旧游处,苔滑屐莫将。
却返弄水涯,隔溪望青苍。
绝顶见茅屋,洪波日汤汤。
云霞与雁鹜,还动秋客肠。
去逾十五年,游宦韩陈梁。
哀哀遘祸殃,乃再居南方。
欲往尚未可,追吟寄支郎。
送曾子固苏轼
屈宋出于楚,王马出于蜀。
荀杨亦二国,自接大儒躅。
各去百数年,高下非近局。
钩陈豹尾科,登俊何炳缛。
楚蜀得曾苏,超然皆绝足。
父子兄弟间,光辉自联属。
古何相辽阔,今何相迩续。
朝廷有巨公,讲索无遗录。
正如唐虞时,元凯同启沃。
何言五百载,此论不可告。
二君从兹归,名价同惊俗。
送刘定贤良下第赴广陵令
刘蕡不登科,众口诵其策。
得者为之羞,闻者为之惜。
摧藏一时屈,论议千古白。
至今简篇中,一字不敢易。
其言究时病,舂刺若戈戟。
引经见大法,非蹈春秋僻。
我朝屡得人,无不升显赫。
乃知所中否,实命系通厄。
中则首公相,人情作冠帻。
否则走仕涂,人情作履舄。
秋风广陵城,千里夷门客。
壮心虽暂失,美宝有时获。
怊怅以送君,致龙翻点额。
送刘成伯著作赴弋阳宰
我昨之官来,值君为郡掾。
当年已知名,是日才识面。
未久嗟还都,始应群公荐。
遂除芸省郎,出治江上县。
县剧素所闻,其俗到可见。
水精制盘盂,冰莹产郊甸。
鸣筝斲桐梓,雕饰杂宝绚。
有药化铜铅,方士多伏鍊。
君今齿尚壮,好学常不倦。
二者定非惑,吾言亦狂狷。
弦歌将有馀,幸可穷经传。
归来期著书,箧楮盈百卷。
莫学此疏慵,无能守贫贱。
明朝君当行,勉勉自出饯。
岂无一壶酒,岂无一鼎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