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沙溪鸟白,饲叶野蚕青。
黜聪今久矣,谁且诘忘形。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春山画卷。首句“山客春长醉”,以“醉”字形象地表现了山中之客在春日里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愉悦与陶醉之情。接着,“日高呼乃醒”,通过日升之后的呼唤声,巧妙地展现了山中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抱沙溪鸟白,饲叶野蚕青。”这两句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山间生物的生活状态,白色的溪鸟依偎在沙边,青色的野蚕在绿叶间觅食,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
“小雨瘢晴石,閒云幕昼亭。”描述了雨后晴空下石头上的痕迹,以及悠闲的云朵遮蔽着白天的亭台,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又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黜聪今久矣,谁且诘忘形。”表达了诗人长时间以来摒弃尘世杂念,追求心灵自由的心境,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邃的哲学问题——在追求忘我之境时,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或触及这种状态呢?
整首诗通过对春山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思考。
数点孤梅,伴我余生,斜倚西风。
喜主人归里,花如倩盼,群乌啼树,雨前却微濛。
春梦婆憨,祝鸡翁返,似胜东坡瘴海东。
方鼾睡,耐半天霹雳,飞坠空中。蓬山橐笔相从。
今已作,人间亡是公。
任峥嵘后辈,文章班马,清闲老友,丘壑夔龙。
锦字填词,素筝浊酒,廿载升沉了不同。
他年约,拟共寻五岳,雪笠霜筇。
过尽千帆,行舟无数,水流城下溶溶。
寒坡拖影,荒荻引凄鸿。
唤渡小船如叶,长年者、朴古之农。
闲时去,寻僧出郭,踏过小桥东。轻风。
吹袖满,垂杨结带,瘁草成丛。
听老渔昏唱,古寺晨钟。
传客到门相访,堂前有、开士仙翁。
须臾列,美蔬椒饼,话及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