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谭令尹茅庵十咏·其十》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小屋中修行的情景,其神思已超越了世俗,仿佛已经达到了化外之境。诗人以“丈室”形容小屋之狭小,却容纳了高僧的广大精神世界,如同鹙子(佛教中的鸟名,象征智慧)一般,智慧超凡。而“神游殆化人”则表达了高僧的精神世界与世俗相隔,仿佛已经超脱于尘世之外。
接着,“公乎聊寄迹”一句,似乎是在对高僧的敬仰和理解,认为他虽身处尘世,但内心早已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累。“肯此负朝绅”则是对高僧坚守道义、不随波逐流的赞许,意指即使在官场中,也应保持清廉正直,不辜负朝绅(朝廷官员)的身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小屋的狭小与高僧精神世界的广阔,以及对高僧坚守道义的赞美,展现了对高僧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与敬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陟湘于迈岳麓是尊仰止先哲因怀友生丽泽兴感伐木寄言二首·其一
客行长沙道,山川郁稠缪。
西探指岳麓,凌晨渡湘流。
逾冈复陟巘,吊古还寻幽。
林壑有馀采,昔贤此藏修。
我来实仰止,匪伊事盘游。
衡云閒晓望,洞野浮春洲。
怀我二三友,《伐木》增离忧。
何当此来聚,道谊日相求。
别友狱中
居常念朋旧,簿领成阔绝。
嗟我二三友,胡然此簪盍。
累累囹圄间,讲诵未能辍。
桎梏敢忘罪,至道良足悦。
所恨精诚眇,尚口徒自蹶。
天王本明圣,旋已但中热。
行藏未可期,明当与君别。
愿言无诡随,努力从前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