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邀屡度,始见青松林。
摩挲绿苔石,书此慰幽寻。
步入(bù rù)的意思:进入、踏入
彷佛(páng fó)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相似或相仿,几乎一模一样。
谷口(gǔ kǒu)的意思:指山谷的出口或河流的入口。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临界点或关键时刻。
龙吟(lóng yín)的意思:龙吟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声音高亢、激昂,如龙吟之声。
绵延(mián yán)的意思:连绵不断,持久延续。
摩挲(mā sɑ)的意思:指用手轻轻地触摸、揉捏,以表达关心、慰问或安慰。
凄风(qī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声凄凉、哀怨。
乔木(qiáo mù)的意思:比喻人的思想、行为或事物的本质高尚、不同寻常。
青松(qīng sōng)的意思:指品质高尚、坚定不移的人或事物。
僧居(sēng jū)的意思:指僧人居住的地方,也用来形容人远离尘世喧嚣,过着宁静清净的生活。
万窍(wàn qiào)的意思:形容心思灵活,机智敏捷,思维敏锐。
夕阴(xī yīn)的意思:指太阳落山之前的晚霞,也比喻事情即将结束或走向衰落的状态。
斜日(xié rì)的意思:夕阳斜照的时候,指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暗示事物已经到了结束或衰落的阶段。
伛步(yǔ bù)的意思:指因身体或腿脚不便而行走时姿势不稳,蹒跚而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入天台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首句“伛步入萝径,绵延趣最深”以形象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沿着藤蔓覆盖的小径前行,探索未知的旅程,隐含着对自然深处奥秘的向往。接着,“僧居不知处,彷佛清磬音”则通过想象中的寺庙和清脆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暗示了与世隔绝的修行之地。
“石梁邀屡度,始见青松林”描述了越过石桥多次后,终于见到一片苍翠的松树林,这一转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象征着经过艰难跋涉后的收获与喜悦。随后,“谷口未斜日,数峰生夕阴”描绘了傍晚时分,山谷出口处夕阳未落,远处几座山峰已笼罩在夜幕初降的阴影之中,营造了一种时间流逝、自然更迭的意境。
“凄风薄乔木,万窍作龙吟”一句通过描写微风吹拂高大树木的声音,仿佛千百个洞穴同时发出龙的吟唱,进一步渲染了山林间的静谧与神秘。最后,“摩挲绿苔石,书此慰幽寻”表达了诗人触摸着长满绿苔的石头,写下这些文字来慰藉自己内心对自然的探寻与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草莽书生依宋土,北望中原思艺祖。
宫车泪洒牟驼冈,雪耻不忘缚金虏。
袖中拟上中兴书,满壁张图森部伍。
布衣老不挂朝缨,慷慨大声咤广武。
天涯沦落莽萧萧,谁其知者陈同甫。
石陵原上高士坟,伫立苍茫为怀古。
风流消歇七百年,万树秋声啼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