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北里(běi lǐ)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或原来的地方,迁往别处。
菖歜(chāng chù)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或举止端庄美好。
凤阙(fèng quē)的意思:凤阙是指古代皇宫中的高大建筑物,用来指代最高权力的地方。
共持(gòng chí)的意思:共同持有或共同支持某种事物
海榴(hǎi liú)的意思:指人的心情或情感如同海榴花一样红艳热烈。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挥泪(huī lèi)的意思:流泪挥手的意思,形容离别时伤感、痛苦。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龙舟(lóng zhōu)的意思:指龙舟竞赛,也比喻团结协作、同心同德。
木绵(mù mián)的意思:指木头和棉花,比喻言辞空洞,没有实质内容。
南翁(nán wēng)的意思:指老年人或年长者。
青嶂(qīng zhàng)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青山,常用来形容山势险峻。
三吴(sān wú)的意思:指吴地,即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地方。
时序(shí xù)的意思:指时间的先后顺序或次序。
时朝(shí cháo)的意思:指适时的朝拜或朝拜的时候。
吴地(wú dì)的意思:指吴国,也指江南地区。
一点(yì diǎn)的意思:少量,微小的数量
招魂(zhāo hún)的意思:通过特殊的方式唤醒死去的人的灵魂。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与情感,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沉的情感色彩。
首联“北里共持菖歜酒,南翁未解木绵裘”以南北两地的不同习俗开篇,北地的人们在端午节这天共同举杯饮菖歜酒,而南边的老翁还穿着厚重的木绵裘,形象地展现了南北文化的差异以及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颔联“臼波青嶂三吴地,怪雨盲风五月秋”则将目光转向自然景象,描述了三吴地区的山川风貌,以及五月时节异常天气的景象,通过“怪雨盲风”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与端午节的节日气氛形成对比。
颈联“挥泪几时朝凤阙,招魂何处觅龙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与期盼,同时也寄托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诗人想象着何时能再次朝拜皇宫,寻找那象征着国家力量与荣耀的龙舟,表达了对国家兴盛的渴望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尾联“海榴一点红如火,时序催人共白头”以鲜艳的海榴花作为结尾,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海榴花虽美,却也预示着岁月不待人,最终都将走向衰老。这一句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也有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忧虑,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