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导我来,得此掌许平。
巨木老已仆,赖有红石撑。
俛仰忘身世,独慨呼酒倾。
何知玉堂客,分杂巴叟耕。
长城(cháng chéng)的意思:比喻具有坚固防御能力的事物或机构。
大夫(dài fu)的意思:指医生或医学专家。
废兴(fèi xīng)的意思:指事物逐渐失去兴盛、衰落。
风凉(fēng liáng)的意思:形容心情凉爽,舒适。
合抱(hé bào)的意思:指两手合抱能够围住的程度,形容非常巨大或非常宽广。
后天(hòu tiān)的意思:指时间上在明天之后的日子。也可指在将来的日子中。
晦明(huì míng)的意思:指黑暗与明亮相互交替,形容事物的变化不定。
驾言(jià yán)的意思:指掌握言辞技巧,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脚力(jiǎo lì)的意思:指行走时的力量和速度。
绝顶(jué dǐng)的意思:达到极限或巅峰的状态。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棋枰(qí píng)的意思:比喻事物的胜负或优劣。
气和(qì hé)的意思:和谐相处,没有矛盾或争执。
山行(shān xíng)的意思:指登山旅行或行走于山间。
少间(shǎo jiàn)的意思:少间指的是时间短暂,时间间隔较短。
身世(shēn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出身和背景。
市分(shì fēn)的意思:市分是一个多音字成语,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分开、分离,二是指市井、尘世。
谁人(shuí rén)的意思:指不知道是谁的人,表示对身份不明的人的疑问。
四望(sì wàng)的意思:四处观察,四方面都看得很清楚。
堂客(táng kè)的意思:指来访的客人。
天宇(tiān yǔ)的意思:天宇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广阔无边的天空。它代表着宇宙的辽阔和无限的可能性。在引申意义上,天宇也可以表示某人的抱负和志向。
同步(tóng bù)的意思:同步指两个或多个事物在时间上保持一致,同时进行或发生。
忘身(wàng shēn)的意思:指人忘却自己的身份、地位,投身于某种事业或活动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猬毛(wèi máo)的意思:形容非常细小的东西。
危亭(wēi tíng)的意思:指危险的局势或危急的境地。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无风(wú fēng)的意思:形容没有风或者没有风势。
夏气(xià qì)的意思:指夏季的炎热天气。
下山(xià shān)的意思:下山指从山上下来,比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或者结束某种状态。
线路(xiàn lù)的意思:形容事物没有固定的规则或方向。
小市(xiǎo shì)的意思:小市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规模较小、不太繁华的市场或商业区。
休日(xiū rì)的意思:休息的日子;放假的日子
幽壑(yōu hè)的意思:指深邃幽静的山谷或峡谷。
有何(yǒu hé)的意思:询问原因或目的。
雨后(yǔ hòu)的意思:指雨后天晴,雨过天晴,形容事情经过困难或逆境后,出现好转或变得更好。
玉堂(yù táng)的意思:指高贵、尊贵的地方或场所。
元自(yuán zì)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源或起源。
峥嵘(zhēng róng)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气势雄伟的样子。
知几(zhī jī)的意思:知道多少。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自从(zì cóng)的意思:自从表示一个事件或情况开始以后一直延续至今。
玉堂客(yù táng kè)的意思:指在玉堂宴会上担任客人的人,多用来形容一些重要的客人或贵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季春时节游览南山的景象和心情。开篇四句“四山如猬毛,中有线路萦。谁人导我来,得此掌许平。”通过对山势的描写,展现了南山的雄伟与自然形成的小道,诗人在某人的引领下到达这里,感慨于这片刻意求来的宁静之地。
接下来,“雨后天宇空,夏气和且清。休日一无事,驾言南山行。”表明了雨后的晴朗天气,夏日的温暖与清新,以及诗人在闲暇之日,没有繁忙的事务,便决定驾车游览南山。
“南山有何好,翠壁列峥嵘。巨木老已仆,赖有红石撑。”这里赞美了南山的美丽,山墙青翠参差不齐,古树年迈倾倒,但幸亏红色的岩石支撑。
“自从严大夫,废兴今几更。稚干亦合抱,知几阅晦明。”诗人提及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从小孩子到成年人的变化,对世事的洞察由浅入深。
“幽壑架危亭,无风凉自生。少间上绝顶,四望围长城。”接着描写了山中幽深的地方建有危险的亭子,即便无风,也自然而然地感到清凉;诗人不久后登上了山顶,从高处眺望四周,被长城所包围。
“涨江笼篆纹,小市分棋枰。俛仰忘身世,独慨呼酒倾。”这里写到了江水的波动和小镇上的安宁生活,以及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的自在与放松,即使是弯腰仰望,也能忘却尘世的烦恼,独自感慨地呼唤着倒酒。
“何知玉堂客,分杂巴叟耕。下山喜同步,元自脚力轻。”最后一段,诗人提到不知名的游子在玉堂中,以及人们在巴叟之间的劳作;而自己则是高兴地与他人同步下山,这也许源于本身步履轻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