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弱翁七首·其三》全文
- 注释
- 漏恩:遗漏了施舍或恩惠。
馀草木:剩余的草木生长。
苛敛:过度的征税或剥削。
察箕头:比喻仔细搜刮,如同簸箕筛选。
犹有:仍然有。
形骸:人的身体,这里也可指代社会的基础结构。
碍:阻碍。
根本忧:根本性的忧虑,即对社会根基的担忧。
- 翻译
- 遗漏了恩惠,只看到草木的生长
严苛的征敛如同簸箕般搜刮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彭龟年的作品,题目为《和王弱翁七首(其三)》。诗中,诗人以“漏恩馀草木”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百姓在苛政重压下,连草木都似乎感受到了不公的待遇,暗示了社会的艰难和民生的困苦。接下来,“苛敛察箕头”进一步揭示了官府对百姓的严酷搜刮,如同从细微处挑剔敛取,令人感到压抑。
“犹有形骸碍”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们生存状态的忧虑,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人们的肉体还受到束缚,难以逃脱苦难。“谁为根本忧”则直指无人真正关心底层民众,关注国家的根本问题,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对统治者无为而治的批评。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的对比,展现了宋代社会的贫瘠与不公,以及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湖楼晓坐
湖气酿为雾,层裹蚕栗纸。
玄鸟白鸟飞,错列都贴水。
复穿堤树去,馀影亦谲诡。
匡君下重帷,深严漱岩髓。
虎豹为之驯,鸾凤为之使。
想得五老过,天风韵棋子。
道机孰能隔,握盏笑相指。
瞬垂青云梯,吾从此逝矣。
庸庵尚书于沪上主逸社第二集适值三月十九日爰命题为万寿山怀古余忝与会归而补作
巨蠹圮天纲,势成土崩疾。
思陵号恭俭,坐因流贼出。
罪归亡国臣,茹恨殉社稷。
至今万寿山,指点过者泣。
杳杳歌太阳,峨峨瞰凝碧。
尚书再集社,灵感到胸臆。
分泪溢吟毫,三月十九日。
兴亡一垤影,影中验得失。
毋劳费天问,终卜立人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