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意》
《古意》全文
明 / 林大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见说西征急,征夫行路难。

初闻度辽海复道长安

传箭几时歇,寄书何处看。

秋宵散银烛,独照锦衾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独照(dú zhào)的意思:独自照亮。

复道(fù dào)的意思:指多条道路并行不悖,相互交错的情况。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寄书(jì shū)的意思:通过书信传递信息或表达思念之情。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见说(jiàn shuō)的意思:指被人传颂或议论,形容某人的名声或事迹广为人知。

锦衾(jǐn qīn)的意思:指华丽的衣被或华丽的床帏。

辽海(liáo hǎi)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大海。

秋宵(qiū xiāo)的意思:指秋天的夜晚。

行路(xíng lù)的意思:指人在生活中行走、行动的过程。

征夫(zhēng fū)的意思:指招募壮丁参军,征召士兵。

行路难(xíng lù nán)的意思:指行走的路途艰难困苦,形容事情进行得十分困难。

鉴赏

这首诗《古意》由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战争与离别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征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首句“见说西征急”,开篇即以“急”字点出战争的紧迫性,预示着征夫即将踏上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征程。接着,“征夫行路难”一句,直接揭示了征人面临的艰难险阻,既有外在的地理障碍,也有内心的忧虑与恐惧。

“初闻度辽海,复道返长安。”这两句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展现了征人从出发到归途的漫长旅程。辽海的遥远与长安的熟悉形成对比,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暗示了征途的艰辛与漫长。

“传箭几时歇,寄书何处看。”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征人生活状态的描绘。传箭的频繁与寄书的困难,反映了战场上的紧张局势和通讯的不便,同时也寄托了家人对征人的牵挂与期盼。

“秋宵散银烛,独照锦衾寒。”最后两句以秋夜为背景,通过“银烛”的冷光与“锦衾”的寒冷,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这不仅是对征人孤独生活的写照,也是对战争给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征人及其家人的生活状态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战争对个人与家庭的巨大影响,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林大春
朝代:明

(1523—1588)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猜你喜欢

寿叶台山太师二首·其二赋得作霖灵石

青天秀出神仙窟,帝遣巨灵擘山骨。

嶙峋陡立万仞馀,隐映云霄倚天日。

有时变化含风雷,从龙一洒春霖开。

泽尽苍生谢天子,乘风万里归蓬莱。

(0)

秋怀

倦游曾忆马相如,归卧云林叹索居。

满目风尘空短剑,闭门岁月有残书。

秋高野水莲衣冷,霜落空堂木叶疏。

献赋不妨犹未遇,且将吾道狎樵渔。

(0)

雁字·其四

何事临池仿古踪,且看天上度雍雍。

分题蓟北来千里,住笔衡阳第几峰。

势似风威欹复断,痕随天色淡而浓。

奇书一种无人识,远寄深情不在封。

(0)

演武亭秋闱较射

卸却缝衣拂战裙,天山三箭可谁群。

眼空百步穿杨叶,巧弋双雕落阵云。

投笔每怀班定远,请缨长忆汉终军。

丈夫夙抱鹰扬志,伫勒燕然纪窦勋。

(0)

路出黄梅荷香十里因赋

芰荷缭绕碧池傍,客路如披楚泽裳。

仿佛汉宫迷粉黛,依稀秦沼斗鸳鸯。

和烟浥露千茎发,照水含霞一样妆。

寄语若耶溪畔女,閒情须向此搴芳。

(0)

旧鹤还巢

一去琼台梦几春,风光还记此溪滨。

白云高树黄花主,明月孤舟赤壁人。

十顷湖田秋啄足,一声江笛晓归频。

静求深养丹砂顶,莫放茶烟破睡魂。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