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松 林 林 岩 叟 挽 词 宋 /林 亦 之 谁 学 陶 朱 去 ,梅 花 古 戍 旁 。平 生 疎 几 杖 ,哀 曲 损 肝 肠 。稚 子 青 衿 隽 ,东 床 绿 袖 长 。四 更 笳 鼓 动 ,月 白 水 茫 茫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水(bái shuǐ)的意思:指没有任何杂质或添加物的纯净水,也比喻纯洁无暇的品质或人。
东床(dōng chuáng)的意思:指男女私奔或偷情。
肝肠(gān cháng)的意思:形容内心深处的感情,特指忠诚、真挚的情感。
鼓动(gǔ dòng)的意思:鼓动指挑动、煽动人们的情绪或行动,使其产生强烈的反应或动力。
古戍(gǔ shù)的意思:古代的城堡或要塞。
几杖(jǐ zhàng)的意思:几根拐杖,指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事情。
笳鼓(jiā gǔ)的意思:指喧闹、热闹的场面。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青衿(qīng jīn)的意思:指年轻人的服装,也用来形容年轻人。
生疏(shēng shū)的意思:陌生;不熟悉
四更(sì gēng)的意思:指凌晨时分,即夜里三更之后的时刻。
陶朱(táo zhū)的意思:指人的脸色红润,有血色。
月白(yuè bái)的意思:形容月光洒在地面上,犹如白色的光线。
稚子(zhì zǐ)的意思:稚子指的是幼稚的孩子,也可以用来形容成年人言行幼稚、不成熟。
- 翻译
- 谁效仿陶朱公离开,选择在古老的梅花戍边驻扎。
一生疏于饮酒作乐,悲伤的曲调触动了他内心深处。
年轻的学子穿着青色的衣襟,显得聪明出众,东厢房的女子衣袖翠绿,格外引人注目。
深夜四更时分,胡笳和鼓声响起,月光皎洁,水面一片苍茫。
- 注释
- 陶朱:指范蠡,春秋时期著名的商人,后辅佐越王勾践复仇成功后隐退。
疏几杖:形容人生活简朴,不常饮酒作乐。
哀曲:悲伤的音乐。
损肝肠:指音乐或情感使人感到悲伤。
稚子:年幼的孩子。
青衿:古代学子的服装,这里指年轻学子。
隽:聪明,才俊。
东床:古代对女婿的称呼,这里可能指东厢房的女子。
绿袖:绿色的衣袖,代指女子。
四更:夜深人静的时候,相当于现在的凌晨两点到四点。
笳鼓:胡笳和鼓,古代军中的乐器。
月白:月光皎洁。
水茫茫:形容水面广阔,模糊不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亦之为悼念林岩叟所作的挽词,以梅花古戍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哀思。首句“谁学陶朱去”,暗指林岩叟的离世,陶朱公是范蠡的别称,暗示他可能像范蠡那样选择隐逸,但最终未能如愿。次句“梅花古戍旁”描绘了凄清的环境,梅花与戍楼相映,增添了悲凉气氛。
“平生疏几杖”写出了林岩叟生前简朴的生活方式,常持几杖,显示出他的淡泊名利。接下来,“哀曲损肝肠”表达了听到哀乐时的悲痛心情,对亡者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后两句“稚子青衿隽,东床绿袖长”通过描绘家庭的温馨场景,回忆逝者与子孙的亲密关系,进一步渲染哀愁。
最后两句“四更笳鼓动,月白水茫茫”描绘出深夜的寂静,笳鼓声在四更时分响起,月光洒在广阔的水面,显得格外冷寂,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和无尽的哀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归虞山三峰游剑门作
昨自西浮玉,归来乌目巅。
重探剑门迹,今雨旧雨连。
盘谈奇石下,长啸豁崖前。
拟蹑石罅上,茧丛绝攀援。
纡径造峰顶,藓滑女萝搴。
划空一拳石,跃临殊未便。
倒悬状如伞,削就疑神仙。
我独雄跨坐,同游皆骇然。
湖光衔夕照,村树含湖烟。
相传周尚文,隐此为渔佃。
俯观极万象,眼底括三千。
忽听晚钟送,心澄若湛渊。
暮色起林壑,白云相与还。
陡闻众谷响,顿识临济禅。
自城北登虞山日晚始抵城西
我从城北来城西,正中日影已渐低。
琴川七道响如箭,日月湖好分东西。
言游虞仲两高卧,冢柏高与浮云齐。
何应尚父亦来此,世去已远愁无稽。
东旺里接太伯冢,一县已判东西姬。
澹台南游亦曾到,吾道东亦嗟宣尼。
奔车我已愧伯夷,抚剑切莫谈要离。
千年遗事若转瞬,海色黯惨山低迷。
人行深竹苦寥寂,怪鹊飞上山坡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