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鸟挟文凤,息木依琅玕。
毋啸有灵觏,辕台任好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游时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开篇“游必之沃野,陟必遵丹山”以“沃野”和“丹山”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广阔而壮美的自然画卷,暗示了诗人追求自由与探索的精神。接着“听鸟挟文凤,息木依琅玕”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文凤象征着智慧与美德,琅玕则代表了纯洁与坚韧。
“毋啸有灵觏,辕台任好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探索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远兹猛虎迹,高风那可班”则以猛虎的足迹作为对比,强调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以及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思和高尚的人格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不懈追求。
百年梦一觉,无事且行乐。
何必寻方外,而求不死药。
我里足嘉处,胜践两芒屩。
有来问名利,掉头告莫莫。
夫君永嘉彦,载酒情不薄。
凌晨马首北,共赴云霞约。
珠宇敞天中,非烟动寥廓。
黄庭拜吾祖,素发炯然灼。
堂前系牛木,柯叶宛如昨。
少陵诗之史,馀光贲伊洛。
虽烦鬼神护,九原不可作。
我辄吟其傍,窘涩愧穿凿。
是时天已霜,山川向摇落。
南登驻跸亭,北上朝元阁。
俯仰尽形胜,觞咏得盘礴。
惜无羽客琴,一洗尘土恶。
春风恼百物,物物不禁渠。
水为盎盎绿,柳亦毵毵舒。
芳菲遽如许,流光亦须臾。
谁令更别离,此恨当何如。
外门有人物,照映冰玉壶。
茹古髯似戟,说兵胆过躯。
中外已践更,能事乃绪馀。
主馈孟光贤,郎君千里驹。
人生得此乐,底事犹区区。
兹行谒贤相,袖有时政书。
世家治剧手,陶冶宁舍诸。
我老不适用,饥寒出无驴。
论亲无党近,分义何敢疏。
吾儿似我拙,久已分龙猪。
一闻词赋功,决科良起予。
山林与钟鼎,愿言今则殊。
岁寒苟在兹,勿忘双鲤鱼。
日出雾犹重,微茫认山麓。
远目疑可穷,澶漫如夷陆。
韶序日已深,时禽啭幽谷。
青林不受春,景气润脩竹。
日晴烟光乱,风澹水容渌。
闽岭农事初,荒泉被山曲。
耒耜没深泥,凫鸭欢相逐。
躬耕记往年,遭乱成羁束。
故园隔山河,桑柘犹在目。
丘陇谅荒芜,春归惟灌木。
囚拘怆兹晨,傥徉悲前躅。
缘情固攀援,理会何桎梏。
且寄终日閒,玩此春苗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