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近暖曦常忘去,行披凉霭若迎来。
对牡蛎窗多杂树,终当觅几嫩松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物时的细腻感受与思考。首联“林扉今日为谁开,落叶翻风不离荄”以“林扉”象征自然之门,今日为谁开启,引出对自然变化的关注。落叶随风翻动,却不离根,寓意着生命循环与自然规律的深刻哲理。
颔联“坐近暖曦常忘去,行披凉霭若迎来”则展现了诗人沉浸于自然之中的状态。无论是静坐还是行走,都能感受到温暖阳光与清凉雾霭的和谐共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喜爱与融入。
颈联“泉惟岩半清音别,山是秋深道气该”进一步深化了自然景观的描绘。泉水在岩石半腰流淌,发出独特的清音,而深秋的山峦则蕴含着一种深邃的气息,暗示着自然界的神秘与深沉之美。
尾联“对牡蛎窗多杂树,终当觅几嫩松栽”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未来美好景象的憧憬。面对牡蛎窗前的繁茂树木,诗人希望能在其中找到几株嫩松进行栽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思考,以及对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
溪山明处开三径,松桂丛中擅一坡。
天借缠头千丈锦,红云不尽绿云多。
一杯相属岂非天,目送归鸿付五弦。
霜后黄花秋漠漠,风前丹叶暮翩翩。
凭栏把酒青山共,即席赓诗红袖传。
我亦从来无此客,敢将觞咏断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