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或窃笑,而我非真愚。
念此吴绸衫,十载供曳揄。
短裁适至肝,柔滑诚宜肤。
衣故烦挪难,每浣辄一呼。
百衲(bǎi nà)的意思:形容事物破烂、不堪。也用来形容文笔繁杂、杂乱无章。
床头(chuáng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起点或开端。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滥竽(làn yú)的意思:形容演奏乐器不好,技艺拙劣。
吝情(lìn qíng)的意思:形容对感情吝啬、不大方。
蒙袂(méng mèi)的意思:指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形成合作关系。
衲衣(nà yī)的意思:指僧人穿的衲衣。比喻清贫无聊的生活。
窃笑(qiè xiào)的意思:暗中嘲笑或嘲笑他人的不幸
去留(qù liú)的意思:指离开或留下的选择。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柔滑(róu huá)的意思:形容物体触感柔软、光滑。
私爱(sī ài)的意思:私自偏爱、私心爱护
一壶(yī hú)的意思:指一壶酒,用来比喻一种特定的情感或境况。
一呼(yī hū)的意思:
(1).一声呼唤。《庄子·山木》:“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於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专诸 方与人鬭,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其妻一呼即还。”
(2).一声怒吼。《淮南子·缪称训》:“勇士一呼,三军皆辟。”《晋书·蔡裔传》:“ 蔡裔 者,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入室, 裔 拊牀一呼,而盗俱陨。”
(3).一声号召。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然 陵 一呼劳军,士无不起。”《隋书·裴蕴传》:“ 玄感 一呼而从者十万。”《宣和遗事》后集:“ 方腊 一呼,四境响应。” 鲁迅 《摩罗诗力说》:“动吭一呼,闻者兴起。”
枝梧(zhī wú)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高尚,如同大树的枝叶一样茂盛。
昨日(zuó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时间,即昨天。
百衲衣(bǎi nà yī)的意思:指补丁很多的衣服,比喻经历过许多困难和磨难的人。
这首诗描绘了补衣的日常琐事,充满了生活气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衣物的爱护之情,以及在贫困中仍能保持一丝私爱的心态。
首句“昨日补褾衽,今日补襜裾”,简洁明了地勾勒出补衣的日常场景,暗示着生活的艰辛与重复性劳动。接着,“□婢或窃笑,而我非真愚”一句,通过婢女的“窃笑”反衬出补衣者的坚持与认真,虽看似“愚”,实则蕴含着对衣物的珍视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念此吴绸衫,十载供曳揄”表达了对旧衣物的深厚情感,一件吴地丝绸制成的上衣,陪伴了十年之久,见证了岁月的流转。接下来,“短裁适至肝,柔滑诚宜肤”赞美了衣物的质地与舒适度,即使经过多次裁剪,依然适合肌肤,体现了对衣物品质的追求。
“衣故烦挪难,每浣辄一呼”描述了衣物修补的不易与频繁清洗后的呼唤,表现了对衣物的精心照料。诗人通过“捉襟可歌商,蒙袂或滥竽”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生活中的尴尬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幽默感。
“去留稍吝情,于道微枝梧”表达了在取舍之间的情感纠结,既不舍得丢弃旧物,又难以适应新变,体现了在贫困中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最后,“处贫未为惯,私爱犹区区”点明了尽管身处贫困,但对衣物的爱护之情并未减少,这种情感虽小却珍贵。
整首诗以补衣这一日常生活小事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衣物的深情厚意,以及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与珍惜的心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传达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故人事行役,选胜命杯斝。
筼筜夹道周,琪花覆亭榭。
握手展清眺,景物若相借。
长风万里来,玄波溔皛乍。
森矗灵岩峰,匡伏若陵跨。
清泉㶁㶁流,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閒暇。
汩没朱尘中,吾徒足悲诧。
袅袅炊烟生,平林澹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