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床(bǐ chuáng)的意思:指书桌或书案。也用来形容写作的工作环境或条件。
不厌(bù yàn)的意思:不感到厌烦,不厌倦。
茶灶(chá zào)的意思:指茶水的烧水炉,比喻平凡的小人物。
娟娟(juān juān)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动人。
炉香(lú xiāng)的意思:指香炉中飘出的香气,比喻学问、才艺等能够使人受到启发和陶冶的事物。
萝月(luó yuè)的意思:指月亮被藤蔓所遮盖,形容月亮被遮挡得不明亮。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平泉(píng quán)的意思:指平静安宁的泉水,比喻人的心境平和、安定。
书观(shū guān)的意思:书法艺术的观赏和欣赏。
松风(sōng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吹得很轻柔、很柔和。
谡谡(sù sù)的意思:形容人的言谈举止温和、谦虚有礼。
图书(tú shū)的意思:指书籍、图书馆等与书有关的事物。
物外(wù wài)的意思:超越尘世的境界,指人们追求超脱物质欲望的心境。
烟霞(yān xiá)的意思:指山间的烟雾和霞光,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一篇(yī piān)的意思:一篇表示文章的数量,也可指一篇文章。
自名(zì míng)的意思:
(1).自称;自命。 宋 苏轼 《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作口号》:“诗人如布穀,聒聒常自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金史·陈规传》:“南渡后,諫官称 许古 、 陈规 ,而 规 不以訐直自名,尤见重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虽然自名为‘文艺独白’,但照 林先生 的看法来判断,‘散文非散文,小品非小品’,其实也正是‘杂文’。”
(2).因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而闻名。《南史·文学传·吴均》:“先是, 均 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 齐 起居注及群臣行状。”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 翰 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 金 王若虚 《诗话》:“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
(3).自通名姓。《后汉书·赵孝传》:“ 孝 既至,不自名,长不肯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脱、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画卷。诗人陈廷策以“平泉绿野自名庄”开篇,将自己所居之地命名为“庄”,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归属感。接着,“一壑翛然与世忘”一句,生动地刻画出诗人置身于幽静山谷之中,心灵得以解脱,与尘世隔绝的自由自在之感。
“物外烟霞容我老,山中明月为谁长”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已融入自然,与烟霞共老,与明月同长,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和对永恒的向往。接下来,“松风谡谡侵茶灶,萝月娟娟照笔床”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场景,松风轻拂,萝月映照,茶香四溢,文思如泉涌,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氛围。
最后,“架上图书观不厌,一篇周易一炉香”则点明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书架上的书籍是他不倦探索的对象,周易的智慧与香炉的香气共同构成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得一片宁静的心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黄蘖山诗
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
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
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
残杌千代木,崷崒万古烟。
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
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
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
况我葵藿志,松术横眼前。
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