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3日(农历三月廿六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聂仪部明妃曲·其三》
《和聂仪部明妃曲·其三》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风(běi fēng)的意思:指寒冷的北风,比喻严寒的天气或环境。

风寒(fēng hán)的意思:形容寒冷刺骨,寒气透骨。

海月(hǎi yuè)的意思:指月亮在海中倒映的景象,比喻虚幻、不实际的事物或人。

汉宫(hàn gōng)的意思:指古代汉朝的宫殿,也用来形容豪华富丽的宫殿。

马上(mǎ shàng)的意思:立即、立刻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琵琶(pí pá)的意思:指琵琶这个乐器,也用来比喻事物相对应的关系。

青海(qīng hǎi)的意思:指人或物的状态清新、纯洁,没有被外界所污染。

天山(tiān shān)的意思:指巍峨壮丽、高不可攀的山峰,也可比喻高尚的人品和伟大的事业。

知青(zhī qīng)的意思:指文化大革命时期,城市知识青年被派往农村劳动、接受再教育的现象。

注释
聂仪部:名字待考。
仪部:礼部的属官,掌管礼仪、祭祀、宴享等事务。
明妃曲:乐府曲调名,写王昭君辞别汉富赴匈奴和亲事。
明妃,即王昭君。
天山:指祁连山。
抱得琵琶马上弹:指王昭君弹琵琶以抒哀怨。
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内,代指匈奴之地。
汉宫:汉朝时候的宫殿。
看:看见,望见。
翻译
天山下雪之后北风凛冽,王昭君在马背上拨弹琵琶以抒哀怨。
一曲结束仍是痴痴仰视青海明月,还以为是汉宫月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天山雪后北风凛冽的环境中,怀抱琵琶的女子,于马上弹奏乐曲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女子弹奏时的深情与意境。

首句“天山雪后北风寒”,以壮丽的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寒冷而肃穆的氛围。接着,“抱得琵琶马上弹”一句,将人物形象与背景紧密结合,生动地刻画了女子在马背上弹奏琵琶的场景,充满了动态之美。

“曲罢不知青海月”,这一句转而描写女子弹奏完毕后的感受。她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连天空中的青海月都未能引起她的注意。这不仅表现了女子音乐技艺的高超,也暗示了她内心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最后一句“徘徊犹作汉宫看”,则进一步深化了女子的情感世界。她仿佛在音乐的引领下,回到了遥远的汉宫,那是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可能包含了对故国的深深眷恋。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历史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状态,以及音乐对她心灵的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项羽庙

武安城郭水光中,云是前王昼绣宫。

秦汉寂寥悲霸业,烟霞叱吒想重瞳。

金舆已没三秋草,铁马犹嘶午夜风。

惆怅夕阳芳草路,一天愁思满江东。

(0)

虹县九日登五女冢五首·其二

每爱华颠杜曲翁,登台此日对西风。

吟边菊蕊盈头白,醉里茱萸泼眼红。

故国音书凭去雁,殊方节物叹飘蓬。

风流拟欲追千古,寥落谁怜赋未工。

(0)

饯宋承旨潜溪先生致仕归金华七首·其三

承恩初入词林日,亦得叨陪侍从班。

云影九重开凤阁,天光咫尺近龙颜。

彤闱侍读青春暖,彩笔题诗白日闲。

此去定酬优老愿,软轮游遍浙东山。

(0)

怀黄徵士观复

积翠西南天柱峰,中天仿佛玉芙蓉。

时清有客歌鸣凤,地僻无人见卧龙。

白璧明珠淹下国,丹崖绿壑寄高踪。

匡时正有丘园念,几欲驰书道莫从。

(0)

寄罗友章先生

三年薄宦淹吴楚,长忆先生在海涯。

不著朱衣垂玉佩,还将白发映乌纱。

遥天剑气藏珠斗,百越文光绚彩霞。

云路相期苦相失,春莺啼彻上林花。

(0)

杂诗六首·其四

灿灿园中树,灼灼枝上花。

朝迎云间日,暮逐东逝波。

秦楼起荒烟,郑谷栖馀霞。

浮云等雾露,富贵焉足多。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