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久慵簪,常闻病亦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戊 辰 岁 湘 中 寄 郑 谷 郎 中 唐 /齐 己 白 发 久 慵 簪 ,常 闻 病 亦 吟 。瘦 应 成 鹤 骨 ,闲 想 似 禅 心 。上 国 杨 花 乱 ,沧 洲 荻 笋 深 。不 堪 思 翠 巘 ,西 望 独 沾 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不堪(bù kā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无法承受一次攻击或打击,非常脆弱或无力抵抗。
沧洲(cāng zhōu)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禅心(chán xīn)的意思:指心境宁静,思维清晰,能够保持冷静和专注的状态。
翠巘(cuì yǎn)的意思:形容山势险峻。
荻笋(dí sǔn)的意思:荻笋是指草木的芽苗,比喻年轻有为的人。
鹤骨(hè gǔ)的意思:形容人的骨骼瘦削,身材修长。
上国(shàng guó)的意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在某个方面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
想似(xiǎng sì)的意思:形容事物相似,相像。
杨花(yáng huā)的意思:指人的心思不定,容易受外界诱惑或干扰。
应成(yìng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按照既定的规律、趋势或预定的目标发展,达到预期的结果。
沾襟(zhān jīn)的意思:指关系密切,受到影响或连累。
- 注释
- 白发:年老的象征,头发变白。
慵簪:懒于梳理头发。
病亦吟:即使生病也坚持吟诗。
瘦:消瘦,形容身体状况不佳。
鹤骨:比喻人极其消瘦。
闲:清闲,无事可做。
禅心:佛教用语,指清静无为的心境。
上国:指京城、都城。
杨花乱:杨树的花絮四处飘散,形容春末夏初景象。
沧洲:水边之地,常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荻笋深:荻草和新生的竹笋长得茂盛。
不堪:不能承受,难以忍受。
翠巘:青翠的山峰。
西望:向西眺望,可能指向故乡或理想之地。
沾襟:泪水打湿衣襟,形容悲伤。
- 翻译
- 年老白发久已懒得梳理,常听说身体不适却仍吟诗。
消瘦恐怕已如鹤一般伶仃,清闲时心境仿佛修禅般宁静。
都城中柳絮纷飞迷乱,水边洲渚上芦苇丛生茂密。
难以忍受思念青翠山峰之情,向西远望独自泪湿衣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春天的湘江之滨,怀念远方亲友的情景。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和他的生活状态。
"白发久慵簪,常闻病亦吟。瘦应成鹤骨,闲想似禅心。"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因为年迈体弱而头发转白,时常卧病在床,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保持着吟诵诗文的习惯。他自比为瘦骨嶙峋的鹤,以此形容自己的身体消瘦。同时,他的心境淡定,宛如禅者的从容。
"上国杨花乱,沧洲荻笋深。"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景象,上国之地(诗人所在之处)的柳絮飞扬,而远方的沧洲则是荻菜丛生,这些都是spring的象征,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情感。
最后两句 "不堪思翠巘,西望独沾襟。" 表示诗人在这样的自然景色中,不禁思念远方的亲友,翠巘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方或是象征性的山峰。诗人的目光西望,心中充满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所以不由得泪水涟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远而深沉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