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刘咸临秀才挽词·其二》
《刘咸临秀才挽词·其二》全文
宋 / 释道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异材阳阿秀色蔚然

侵寻掩众阜,屹屹上造天。

飙忽摧殒,中道弃捐

渊古称夭,道德今独妍。

何求拥肿为,无用永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飙忽(biāo hū)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快速变化、迅猛突然。

道德(dào dé)的意思:

[释义]
(名)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构成]
并列式:道+德
[例句]
讲道德。(作宾语)

惊飙(jīng biāo)的意思:形容风势猛烈,强劲如飙风。

弃捐(qì juān)的意思:放弃、抛弃、不再珍惜

侵寻(qīn xún)的意思:指过分探寻或侵犯他人的隐私和秘密。

上造(shàng zào)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在某个领域或方面的造诣非常高,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或境界。

蔚然(wèi rán)的意思:形容景象壮丽、气势宏伟。

无用(wú yòng)的意思:没有用处,没有价值,无效

秀色(xiù sè)的意思:形容美丽绝伦,色彩鲜艳。

阳阿(yáng ā)的意思:指男子的阳刚之气和威严。

异材(yì cái)的意思:指与众不同的人或物。

屹屹(yì yì)的意思:形容高耸挺拔,屹立不倒。

拥肿(yōng zhǒng)的意思:形容人多拥挤,拥堵不通。

永年(yǒng nián)的意思:永远的岁月,长久的时光。

渊古(yuān gǔ)的意思:渊古意为深远的历史,指代古代的事物或文化。

中道(zhōng dào)的意思:指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平衡和妥协的做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道潜为刘咸临秀才所作的挽词之一,通过描绘秀才如同异材般才华横溢,却在壮年陨落的命运,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惋惜之情。

首句“异材擢阳阿,秀色方蔚然”以“异材”比喻刘咸临的非凡才华,如同在阳光照耀下的山丘,展现出茂盛而独特的风采。接着,“侵寻掩众阜,屹屹上造天”进一步描绘了他才华的高远与卓绝,仿佛能超越众多山峰,直冲云霄,象征着他在学术或事业上的卓越成就。

然而,好景不长,接下来的“惊飙忽摧殒,中道虚弃捐”两句转折,揭示了刘咸临英年早逝的悲剧命运。这里以“惊飙”比喻突然降临的不幸事件,将他的生命比作被狂风摧折的树木,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最后,“颜渊古称夭,道德今独妍”两句,将刘咸临与古代贤人颜渊相提并论,赞美他虽然生命短暂,但其道德品质和学问成就依然光彩夺目,犹如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后人的道路。

“何求拥肿为,无用徒永年”则是对逝者生前追求的反思,意指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形体或地位,而在于内心的道德修养与对社会的贡献。这不仅是对刘咸临的哀悼,也是对后人的启示,强调了精神层面的价值远超过物质层面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而不伤、悲中有悟的艺术特色。

作者介绍

释道潜
朝代:宋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
猜你喜欢

题洋菊四十四种·其十二红伞盖

一轮日可赊,三径霜还傲。

偃盖称亦得,与松固同操。

(0)

题洋菊四十四种·其八雪莲台

白质非艳色,一般秀气钟。

设以莲华拟,惟应太华峰。

(0)

入古北口阅提标兵

兴州行庆宴来宾,携入京华惠重申。

秋暖树连关外绿,源长水注塞中银。

试看瞻就马前众,都是旰宵念里民。

揽辔便途阅边备,诘戎兼示远方人。

(0)

咏鹿角笔架

茸长八叉老,蜕然去不留。

无从别麇麈,又几阅春秋。

形欲成芝朵,坚将变石头。

雅宜供架笔,毛颖本同游。

(0)

秋来八首·其八秋虫

问尔不平平已不,占他终古善鸣秋。

羁人旅馆三更泪,弱妇深闺一缕愁。

老树疏麻方寂寂,庭阴砌角镇啾啾。

恰如永叔才停笔,四壁腾声卒未休。

(0)

秋来八首·其二秋月

晚来阵雨过河源,光满寥空清满园。

石上藤萝宛已映,琴中操弄略堪论。

魄依碧落寒非湿,影入池塘净绝痕。

春月烟花秋月水,东坡未足号知言。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