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山 壁 示 道 维 上 人 唐 /皎 然 独 居 何 意 足 ,山 色 在 前 门 。身 野 长 无 事 ,心 冥 自 不 言 。闲 行 数 乱 竹 ,静 坐 照 清 源 。物 外 从 知 少 ,禅 徒 不 耐 烦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言(bù yán)的意思:指不说话,保持沉默。
不耐(bù nài)的意思:不耐受、不能忍受
独居(dú jū)的意思:
◎ 独居 dújū
[vigil;live a solitary existence] 长期的、独身一人居留
在靠近极地积冰地带的五个月独居何意(hé yì)的意思:表示询问对方的意图或用意。
静坐(jìng zuò)的意思:指保持安静、不动、不说话或不做任何动作的状态。
耐烦(nài fán)的意思:忍耐烦恼或不耐烦的情绪。
前门(qián mé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团体的正门或主要入口。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物外(wù wài)的意思:超越尘世的境界,指人们追求超脱物质欲望的心境。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闲行(xián xíng)的意思:指没有目的地、没有计划的行走,形容闲散无聊。
在前(zài qián)的意思:在前指的是在某个位置或者顺序上位于前面。
坐照(zuò zhào)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受到严厉的批评或指责。
不耐烦(bù nài fán)的意思:心情不耐烦,无法忍受或等待。
- 翻译
- 为何独自生活也能感到满足,因为山色美景就在门前。
身处乡野长久无俗事缠身,内心宁静无需多言。
闲暇时散步穿过丛生的竹林,静坐时心如清澈的源泉般平静。
深知世俗之外的牵绊少之又少,修行的僧侣也难以忍耐这样的清寂。
- 注释
- 独居:独自居住。
何意足:为何感到满足。
山色:山的景色。
前门:家门口。
身野:身处乡野。
长无事:长时间没有事情打扰。
心冥:内心深沉、宁静。
自不言:自然不需要言语表达。
闲行:悠闲地行走。
数乱竹:穿过杂乱的竹子。
静坐:静静地坐着。
照清源:心境如清澈的水源。
物外:世俗之外。
从知少:知道很少有人能理解。
禅徒:修行的僧人。
不耐烦:难以忍受这种清寂。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题山壁示道维上人》。诗中描绘了诗人独居于自然山水之中的宁静生活,以及他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独居何意足,山色在前门。"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满足感,山色如同屏障,将外界的一切喧嚣隔绝,使得心灵得以安宁。
"身野长无事,心冥自不言。" 身体置于自然之中,无需忙碌;内心深处,不需要言语表达,这种境界是超越世俗的平静与和谐。
"闲行数乱竹,静坐照清源。" 诗人在空闲时漫步于竹林之间,感受自然之美;坐在静寂中,对着清澈的溪流沉思,这些都是诗人与大自然对话的方式。
"物外从知少,禅徒不耐烦。" 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交流,认识到世间万物皆有其道理,从而减少了俗世的纷争;对于那些修行的人来说,他们无法忍受世上的繁杂和烦恼。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追求心灵宁静与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人随大夫和蕃
西方有六国,国国愿来宾。
圣主今无外,怀柔遣使臣。
大夫开幕府,才子作行人。
解剑聊相送,边城二月春。
玄都观栽桃十韵
驱使鬼神功,攒栽万树红。
薰香丹凤阙,妆点紫琼宫。
宝帐重遮日,妖金遍累空。
色然烧药火,影舞步虚风。
粉扑青牛过,枝惊白鹤冲。
拜星春锦上,服食晚霞中。
棋局阴长合,箫声秘不通。
艳阳迷俗客,幽邃失壶公。
根柢终盘石,桑麻自转蓬。
求师饱灵药,他日访辽东。
夏日东斋
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热少清风多,开门放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