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维摩的病者,身处平静之中却自然地激起了内心的波澜。诗中通过对比贫富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首句“一个病维摩,无风自起波”,以“维摩”作为主人公的名字,暗示了其非凡的身份或象征意义。尽管身处病痛之中,仿佛连自然界的风都不再能影响到他,但内心的波动却如同湖面的涟漪,无法抑制地涌现出来。这既是对维摩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寓意着即使在最平静的表象下,人的心灵世界也可能充满波折和复杂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则直接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矛盾与不满。在财富充裕的情况下,人们往往觉得家庭成员还不够多,渴望更多的亲情与陪伴;而在贫困的境遇中,即使是独自一人,也会感到生活的重压与孤独。这两句话通过鲜明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人性中对于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双重追求,以及在不同生活境遇下人们内心的不同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社会对比,展现了个体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情绪,以及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普遍人性。它不仅是一幅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隐喻性反映,引人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
送人夜夜照船尾,今夕倍放清光妍。
一舟而外无寸地,上者青天下黑水。
登程见月四回明,归舟已历三千里。
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
泰西纪历二千年,祇作寻常数圆缺。
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汉同西流。
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
此外同舟下床客,梦中暂免供人役。
沈沈千蚁趋黑甜,交臂横肱睡狼藉。
鱼龙悄悄夜三更,波平如镜风无声。
一轮悬空一轮转,徘徊独作巡檐行。
我随船去月随身,月不离我情倍亲。
汪洋东海不知几万里,今夕之夕惟我与尔对影成三人。
举头西指云深处,下有人家亿万户。
几家儿女怨别离,几处楼台作歌舞?
悲欢离合虽不同,四亿万众同秋中。
岂知赤县神州地,美洲以西日本东,独有一客欹孤篷。
此客出门今十载,月光渐照鬓毛改。
观日曾到三神山,乘风意渡大瀛海。
举头祇见故乡月,月不同时地各别。
即今吾家隔海遥相望,彼乍东升此西没。
嗟我身世犹转蓬,纵游所至如凿空。
禹迹不到夏时变,我游所历殊未穷。
九州脚底大球背,天胡置我于此中?
异时汗漫安所抵,搔头我欲问苍穹。
倚栏不寐心憧憧,月影渐变朝霞红,朦胧晓日生于东。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清·黄遵宪】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送人夜夜照船尾,今夕倍放清光妍。一舟而外无寸地,上者青天下黑水。登程见月四回明,归舟已历三千里。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泰西纪历二千年,祇作寻常数圆缺。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汉同西流。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此外同舟下床客,梦中暂免供人役。沈沈千蚁趋黑甜,交臂横肱睡狼藉。鱼龙悄悄夜三更,波平如镜风无声。一轮悬空一轮转,徘徊独作巡檐行。我随船去月随身,月不离我情倍亲。汪洋东海不知几万里,今夕之夕惟我与尔对影成三人。举头西指云深处,下有人家亿万户。几家儿女怨别离,几处楼台作歌舞?悲欢离合虽不同,四亿万众同秋中。岂知赤县神州地,美洲以西日本东,独有一客欹孤篷。此客出门今十载,月光渐照鬓毛改。观日曾到三神山,乘风意渡大瀛海。举头祇见故乡月,月不同时地各别。即今吾家隔海遥相望,彼乍东升此西没。嗟我身世犹转蓬,纵游所至如凿空。禹迹不到夏时变,我游所历殊未穷。九州脚底大球背,天胡置我于此中?异时汗漫安所抵,搔头我欲问苍穹。倚栏不寐心憧憧,月影渐变朝霞红,朦胧晓日生于东。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167c66c9127a6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