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拙(bǎi zhuō)的意思:形容非常笨拙或者技艺不精湛。
传闻(chuán wén)的意思:指没有确凿证据的消息或传说。
得巧(de qiǎo)的意思:
(1).谓得其巧妙。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发难得巧意气麤,讙声四合壮士呼。”
(2).古时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月光下以五彩丝缕穿七孔针或九尾针,先成者谓之得巧。 唐 祖咏 《七夕》诗:“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又,妇女以小蜘蛛安置盒内,次日看它结网之状,若网丝密而圆正,亦谓之得巧。参阅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蛛丝卜巧》、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参见“ 乞巧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风俗(fēng sú)的意思:指一定地区或群体长期形成的社会习俗和风尚。
缑山(gōu shān)的意思:指人们努力奋斗,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
瓜果(guā guǒ)的意思:指瓜和果实,泛指水果。
河鼓(hé gǔ)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嘹亮。
何在(hé zài)的意思:何处,在哪里。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寥廓(liáo kuò)的意思:形容空旷、辽阔。
渺茫(miǎo m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模糊、不确定,没有明确的方向或目标。
那得(nà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实现,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年丰(nián fēng)的意思:年年丰收,年景丰盛,形容农作物或收入丰富。
凄凉(qī liáng)的意思:形容景象、声音等给人以寒冷、凄凉、悲哀之感。
七夕(qī xī)的意思:指农历七月初七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乞巧节”。在这一天,有许多浪漫的传说和习俗,主要以庆祝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为背景。
时康(shí kāng)的意思:形容时运顺利,身体健康。
随风(suí fēng)的意思:随着风的方向而移动或改变。
天阶(tiān jiē)的意思:指天空中的阶梯,比喻升迁、晋升、提高的机会或阶段。
衣裳(yī shang)的意思: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 鉴赏
这首宋朝韩淲所作的《七夕》诗,描绘了七夕节的凄凉氛围与诗人对传统习俗的感慨。
首句“今年七夕最凄凉”,直接点明了主题,暗示了今年的七夕不同于往常,有着特别的哀愁与寂寥。接着,“谩埽天阶试炷香”一句,通过描写人们在天阶上清扫并点燃香烛的动作,展现了节日的仪式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空洞的情感。这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整个社会氛围的一种反映。
“犹使儿童觅瓜果,懒随风俗晒衣裳”两句,通过对比儿童的活泼与大人的懒散,进一步强调了节日气氛的冷清。儿童们依然遵循着寻找瓜果的传统,而大人们却显得懒于参与传统的晒衣裳活动,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传统节日意义的思考。
“缑山何在归寥廓,河鼓传闻堕渺茫”两句,借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对爱情与相聚的渴望与无奈。缑山是传说中牛郎居住的地方,河鼓则是织女的别称。这两句诗通过询问牛郎是否回到了寥廓的天空,以及织女是否坠入了渺茫之中,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相会的期待与对现实分离的无奈。
最后,“百拙已成那得巧,年丰只欲更时康”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反思。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与挫折,诗人认为已经无法改变,只能希望在丰收之年,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时光。这两句诗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整体发展的一种期盼。
综上所述,这首《七夕》诗通过对七夕节氛围的描绘,以及对传统习俗、爱情、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位诗人对于人生、社会、自然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其二次子云弟韵
五十头颅,早已觉、飞腾景暮。
愁眼看、蜂黄蝶粉,草烟花露。
莫做阳台云雨梦,休怀渭北春天树。
怅城闉、多少踏青人,红尘路。怀古恨,凭书诉。
倾国貌,障羞妒。记山阴陈迹,群贤星聚。
对景裁诗真漫与,看花不饮成虚负。
问落红、千点总随流,归何处。
次韵刘中远见贻之什
中原杀气昏,鱼鸟巢穴改。
城池失金汤,郡邑更守宰。
鸾旗狩吴越,朔骑满淮海。
维蜀限山川,无人识鍪铠。
五年愧端居,万里思行在。
官曹敢尸素,职事甘烦猥。
傥得容栖迟,奚暇择爽垲。
陋巷饱箪瓢,邻墙挹兰茝。
新诗出清奇,高论吐雄迈。
谈谐不知倦,气充无是馁。
藉君风飘飖,祛我云叆叇。
相期树勋名,戮力熙帝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