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辈行(bèi xíng)的意思:指同一辈分的人或同一行业中的人,根据资历、地位或才能的高低而有不同的排名次序。
笔端(bǐ duān)的意思:指写作、创作的能力或水平。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长蛇(cháng shé)的意思:形容人或物排列有序,连绵不断
春工(chūn gōng)的意思:指春天的农田耕作。
春茶(chūn chá)的意思:指春天的茶叶,比喻新鲜、嫩绿的事物,也可用来形容年轻、有活力的人。
灯窗(dēng chuāng)的意思:指灯火通明的窗户,比喻家境富裕、生活优越。
断岸(duàn àn)的意思:指江河湖泊的岸边因水势猛烈而决裂的现象,比喻力量强大,势不可挡。
法嗣(fǎ sì)的意思:指继承前人的才能和业绩,接续前人的事业。
涪翁(fú w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状态。
怪石(guài shí)的意思:指形状奇特、异常的石头。
后来(hòu lái)的意思:表示时间或顺序上在之后或之后的阶段
挥翰(huī hàn)的意思:指书法家挥动笔墨写字的姿态,也指大笔挥洒,写得流畅自如。
假山(jiǎ shān)的意思:指人工制作的山石景观,也可用来比喻虚假的事物。
枯株(kū zhū)的意思:指已经枯死的树木或植物,比喻已经没有生命力或没有发展前途的人或事物。
龙眠(lóng mián)的意思:指龙蛇在山谷中盘踞休息,形容人或事物处于隐蔽、休眠状态。
眉山(méi shān)的意思:指眉毛像山一样高耸,形容眉毛修长而美丽。
三苏(sān sū)的意思:指三位苏姓的文学家,即苏轼、苏洵和苏辙,合称为“三苏”。也用来形容文学家或学者的集合。
山庄(shān zhuāng)的意思:指高山上的庄园,也用来形容豪华宽敞的住宅。
山家(shān jiā)的意思:山家是指山中的人家,比喻生活在山区的人家。
山记(shān jì)的意思:记载在山上,形容文字记载长久不灭。
山草(shān cǎo)的意思:指山中的草木,比喻人品或事物的质量。
生意(shēng yì)的意思:指商业活动、经营事务。
生三(shēng sān)的意思:指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树经(shù jīng)的意思:指树木的年轮,比喻历史的记载或事物的经验。
细读(xì dú)的意思:仔细阅读或观察
昔日(xī rì)的意思:过去的日子;往日;以前
秀气(xiù qì)的意思:形容人或物体外貌精致、美观。
有苏(yǒu sū)的意思:有希望、有出路。
-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欧阳玄的《题山庄所藏东坡画古木图》,通过描绘苏轼的画作,展现了对苏轼艺术成就的赞美与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苏轼的画笔比作能赋予草木生命的春雨,生动地表现了苏轼画作的生机与活力。
“眉山昔日生三苏,一山草木为之枯。” 开篇即以“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的才华横溢,影响深远,引出苏轼的画作对自然界的神奇影响力。接着,“后来笔端挟春腴,却令生意回枯株。” 描述苏轼的画笔如同春雨滋润万物,使枯萎的树木重新焕发生机。
“树经公笔无老丑,天以春工付公手。” 进一步强调苏轼的画技高超,能够使树木无论老丑都能展现出勃勃生机。“谁云辈行龙眠翁,奚必法嗣洋州守。” 则是对苏轼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创新性的肯定,指出其不同于传统,自成一家。
“山庄刘氏富清玩,家有苏公旧挥翰。” 介绍了一位收藏家刘氏,家中珍藏着苏轼的画作,表达了对苏轼作品的珍视与推崇。“恍惊湿藓粘怪石,惯见倒根生断岸。” 描述了画作中的细节,如湿苔粘连怪石、倒根生于断岸,展现了苏轼画作的细腻与真实感。
“涪翁对此煮春茶,为公梢上挂长蛇。” 提及另一位文人涪翁,他面对苏轼的画作,煮茶品茗,仿佛在画中挂上一条长蛇,进一步渲染了画作的生动与趣味性。“灯窗细读假山记,秀气终属眉山家。” 最后,诗人想象自己在灯下仔细阅读关于假山的记载,感受到画作中蕴含的秀美之气,最终归结于眉山,即苏轼的故乡,强调了苏轼艺术与家乡山水之间的深厚联系。
整首诗通过对苏轼画作的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示了苏轼艺术的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归朝歌
最是一人称好处。昨日小春留得住。
梅花信信望东风,须待公归香满路。年时今已度。
长是巴山深夜雨。宣又召,凯还簇簇,要见寿觞举。
扫尽窝蜂闲绣斧。叠鼓春声欢岁暮。
燕台剑履趣锋车,银信低低传好语。紫貂裘脱与。
肘印累累映三组。但重省,西来斗水,忘却爱卿取。
水调歌头·其八癸未中秋,吉文共马德昌泛江
群动各已息,在汝梦中游。
尘埃大地如水,儿女不堪愁。
寂寂古人安在,冉冉吾年如此,何处有高楼。
客有洞箫者,泪下不能收。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
知公所恨何事,不是为封侯。
自有此山此月,说甚何年何处,重泛木兰舟。
起舞酹英魄,馀愤海西流。
大酺.春寒
任琐窗深、重帘闭,春寒知有人处。
常年笑花信,问东风情性,是娇是妒。
冰柳成须,吹桃欲削,知更海棠堪否。
相将燕归又,看香泥半雪,欲归还误。
漫低回芳草,依稀寒食,朱门封絮。少年惯羁旅。
乱山断,敧树唤船渡。
正暗想、鸡声落月,梅影孤屏,更梦衾、千重似雾。
相如倦游去。掩四壁、凄其春暮。休回首、都门路。
几番行晓,个个阿娇深贮。而今断烟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