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翠通虚牖,锄荒出坏坟。
花开留客醉,果熟与猿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深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首句“名山不肯住,自欲老深云”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山以生命,表达山中僧人不愿被世俗名利所束缚,而是选择在深山老去的愿望。接着,“凿翠通虚牖,锄荒出坏坟”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僧人开窗见绿、除草修坟的日常活动,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爱护,也暗示了他对生命的珍惜与敬畏。
“花开留客醉,果熟与猿分”则进一步展示了僧人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花开花落,果实成熟,都是自然界的馈赠,僧人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这一切,与来访的客人共享花香,与山中的猿猴分享果实,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最后,“更莫逃幽隐,音书难重闻”表达了对僧人隐居生活的肯定与敬意,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遗憾,即外界的声音与信息难以再与这位隐士相闻,强调了僧人选择的孤独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僧人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世界,以及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十年前与一相逢,光景犹疑在梦中。
记得当时官舍里,熏风巳过荔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