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谁共语,妙趣自能知。
山中名已出,莫悔出山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顾逢的《寄损益川》,通过对夜晚读书、赏月听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休已灯难续"写出了夜深人静,灯火微弱但仍坚持阅读的情景,显示出诗人求知若渴的精神。"相传喜有师"则表达了对良师益友的渴望,暗示了对学问传承的重视。
"好诗谁共语,妙趣自能知",诗人感叹没有知音共享诗歌之美,但内心深处明白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领略其中的精妙。"步月频看影,听松无厌时"通过月夜散步和倾听松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山中名已出,莫悔出山迟",表面上是在说在山中名声已经传播出去,但诗人并不后悔离开山林,可能暗含着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秋涪江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
到今不知白骨处,部曲有去皆无归。
遂州城中汉节在,遂州城外巴人稀。
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
白首何老人,蓑笠蔽其身。
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
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
寓宿湍与濑,行歌秋复春。
持竿湘岸竹,爇火芦洲薪。
绿水饭香稻,青荷包紫鳞。
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
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