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覆群迷,畴能会其妙。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垠(bā yín)的意思:形容范围广泛,无边无际。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大块(dà kuài)的意思:大块指的是体积较大或数量较多的东西。
淡泊(dàn bó)的意思:指人心胸宽广,不贪求名利,不追求物质享受。
多岐(duō qí)的意思:多个分支或方向,多样化的选择或情况。
汉武(hàn wǔ)的意思:指统一战国后的中国,由汉朝创立,以汉武帝刘彻为代表。
金石(jīn shí)的意思:指坚固不可动摇的事物,也比喻极其珍贵的东西。
精魂(jīng hún)的意思:指人的精神核心或灵魂。
狂夫(kuáng fū)的意思:指行为狂妄、胡闹、不顾常理的人。
灵台(líng tái)的意思:指人的心灵或思维的宝地,也比喻有才智、有见识的人。
气体(qì tǐ)的意思:指气体的集合体,也可泛指气味、呼吸等。
秦皇(qín huáng)的意思:指秦始皇,形容统治者权力极大,威严无比。
驱车(qū chē)的意思:指乘车前往某地。
三岛(sān dǎo)的意思:指三个岛屿,比喻相隔甚远或毫无联系的三个事物。
武志(wǔ zhì)的意思:指具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去战胜困难,追求目标的意志力。
先觉(xiān jué)的意思:预感,预知事物将要发生的迹象。
玄玄(xuán xuán)的意思:神秘深奥、难以理解
玄门(xuán mén)的意思:玄门指的是神秘的、深奥的学问或道理。
养气(yǎng qì)的意思:指修养自己的性情和气质,使之达到平和、温和、稳定的状态。
至人(zhì rén)的意思:指道德品质高尚、修养深厚、才智卓越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感秋(其十三)》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自然、人生以及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句“大块覆群迷,畴能会其妙”以“大块”象征广阔无垠的自然世界,而“群迷”则指芸芸众生在其中迷失自我。诗人提出的问题“畴能会其妙”,即谁能理解自然界的奥秘,暗含了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反思。
接着,“狂夫每如醉,至人独先觉”对比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狂妄之人如同醉酒般迷失自我,而真正觉悟的至人却能洞察万物的本质。这一对比强调了智慧与觉醒的重要性。
“草木养气体,金石驻精魂”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和谐,草木滋养着生命的气息,金石则守护着精神的灵魂。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内在精神力量的肯定。
“多岐但驱车,孰踵玄玄门”则表达了对复杂人生道路的思考。面对众多选择和歧途,人们往往难以找到正确的方向。而“玄玄门”象征着通往真理或智慧的神秘路径,暗示了追求真知的艰难与必要性。
最后,“汉武志三岛,秦皇穷八垠。焉知淡泊水,可沃灵台焚”以历史上的两位帝王——汉武帝和秦始皇为例,他们追求长生不老和领土扩张,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净化。诗人通过反问“焉知淡泊水,可沃灵台焚”,指出真正的智慧和内心的平和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只有通过淡泊的心态,才能洗涤心灵的尘埃,达到精神的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感悟,语言深沉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