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宝瑟(bǎo sè)的意思:形容音乐声音悠扬、优美动听。
长忧(cháng yōu)的意思:长时间的忧虑和烦恼
成夜(chéng yè)的意思:夜晚已过半,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
旦暮(dàn mù)的意思:指一天的早晨和傍晚,也可指时间的极短暂。
寒妇(hán fù)的意思:指贫穷、贫困的妇女。
胡雁(hú yàn)的意思:指胡人的雁,比喻北方的人。
矫翼(jiǎo yì)的意思:指修正、纠正不正当的言行,使之符合道义和规范。
君上(jūn shàng)的意思:指皇帝或君主
流传(liú chuán)的意思:指信息、事物等传递、传播或传承下来。
明镜(míng jìng)的意思:明亮的镜子,比喻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
秋蛩(qiū qióng)的意思:比喻人才在秋天时得以施展才华,显露本领。
去岁(qù suì)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
容色(róng sè)的意思:容貌、相貌。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宿昔(sù xī)的意思:很久以前的时光
叹息(tàn xī)的意思:
[释义]
(动)〈书〉叹气。
[构成]
动宾式:叹|息
[例句]
说到伤心处;她叹息不止。(作谓语)
[同义]
叹气网罗(wǎng luó)的意思:指广泛搜集、聚集、收集。
相识(xiāng shí)的意思:相互认识,互相了解
衣带(yī dài)的意思:比喻亲密无间的关系。
征人(zhēng rén)的意思:招募人才,征集人才。
旧相识(jiù xiāng shí)的意思:指旧日相识的人或事物再次相遇,互相认识。
- 翻译
- 河边的草还未泛黄,北方的大雁已经展翅欲飞。
秋日的蟋蟀贴着门缝吟唱,寒冷中妇女连夜纺织。
去年出征的人归来,重逢着往日的朋友。
听说你踏上陇山之时,我向东远望,久久叹息。
日夜变换,衣带渐宽,早晚间容颜也有所不同。
想到这些,心中的忧愁该如何排解,长夜漫漫,忧虑越来越多。
明亮的镜子被尘封在盒中,珍贵的琴瑟也布满了蛛网。
- 注释
- 河畔:河边。
草:岸边的植物。
未黄:还没有变黄。
胡雁:北方的大雁。
矫翼:展翅高飞。
秋蛩:秋天的蟋蟀。
挟户:贴着门缝。
吟:鸣叫。
寒妇:寒冷中的妇女。
夜织:夜晚纺织。
去岁:去年。
征人:出征的士兵。
还:归来。
流传:重逢。
旧相识:老朋友。
闻君:听说你。
上陇:踏上陇山。
东望:向东远望。
久叹息:长时间地叹息。
宿昔:日夜。
改衣带:衣带渐宽,比喻人消瘦。
旦暮:早晚。
异容色:容颜有所不同。
念此:想到这些。
忧如何:忧愁该如何是好。
夜长:长夜。
忧向多:忧虑越来越多。
明镜:明亮的镜子。
尘匣中:被尘埃覆盖的盒子中。
宝瑟:珍贵的琴瑟。
生网罗:布满了蛛网。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秋天的萧瑟景象和人生的变迁。开篇“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写出了秋天到来的迹象,河边的草还没有完全变黄,而北归的胡雁已经准备起飞,这两句勾勒出季节更替的情景。
接着,“秋蛩挟户吟,寒妇成夜织”则描绘了一幅秋夜家庭生活图。秋蛩在门缝中鸣叫,而年迈的妇女整夜地织布,这不仅展示了秋天的清冷,也反映出了古代人民的勤劳与困苦。
“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则转向对往昔的回忆。去年征战归来的士兵带来了许多旧日的消息和相识,这些记忆在人们之间流传,似乎时间停留在了过去。
而“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陇是指关中地区,当得知朋友要离开这个地方时,诗人不禁长叹,一种淡淡的忧伤弥漫在心头。
“宿昔改衣带,旦暮异容色”则写出了时间流逝后人们外表的变化。昔日的衣物和装饰都已更换,而每个清晨到黄昏,人的面貌也随之改变,这些变化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念此忧如何,夜长忧向多”一句,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思考这些变迁,不禁感到忧愁,尤其在漫长的夜晚,忧愁似乎也随之加深。
最后,“明镜尘匣中,宝瑟生网罗”则通过对比来强调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一个本应光洁明亮的镜子现在却被厚厚的灰尘所掩盖,而一件原本精美的乐器(宝瑟)现在却被蛛网所缠绕。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景象、回忆往昔、思念亲友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叹,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美好的怀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