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岩与万壑,游览皆周毕。
始知形神内,形病神无疾。
形神两是幻,梦寐俱非实。
安逸(ān yì)的意思:指人生活舒适,没有烦恼,没有压力。
得失(dé shī)的意思:指获得和失去,得到和失去的对比。
何得(hé de)的意思:指得到什么或明白什么的来源。
蹇涩(jiǎn sè)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文笔晦涩难懂。
藜杖(lí zhàng)的意思:指用草木做成的拐杖,比喻贫穷。
梦中(mèng zhōng)的意思:指在梦中,不真实的情景或境况。
梦寐(mèng mèi)的意思:梦寐是指在梦中或者在睡眠中的时候都在想着某个人或者某个事情。
平分(píng fēn)的意思:平均分配,使各方面均衡。
其间(qí jiān)的意思:指两个时间或事件之间的时期或过程。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嵩山(sōng shān)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在某个领域中地位崇高、无可撼动。
形质(xíng zhì)的意思:指人的外貌、形态。
形神(xíng shén)的意思:形态和神态。
依然(yī rán)的意思:仍然如此,依旧不变
游览(yóu lǎn)的意思:指游览名山大川,欣赏风景。
中足(zhōng zú)的意思:中足指的是足够中用,刚好够用。
昼夜(zhòu yè)的意思:昼夜表示白天和黑夜,也用来形容时间的长久或不停止。
昼行(zhòu xíng)的意思:昼行指白天行走,不夜行的意思。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梦上嵩山》,表现了诗人通过梦境实现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超越现实身体限制的愿望。诗中的“夜梦上嵩山,独携藜杖出”两句,以梦为媒介,使诗人得以摆脱日常的身体困扰,如同年轻时一般健步登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对自由状态的渴望。
“千岩与万壑,游览皆周毕”描述了梦中的诗人在嵩山中尽情游历,无所不至,显示出一种超脱物外、心旷神怡的境界。"梦中足不病,健似少年日"进一步强调了梦境中的自由和健康状态,与现实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当“既悟神返初,依然旧形质”时,诗人醒来后又恢复到了原本有疾患的身体状态,这是现实与梦境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始知形神内,形病神无疾"则是对这一现象的深刻认识,认为身体和精神是两个层面,肉体可能有疾病,但精神世界是健康的。
最后,“形神两是幻,梦寐俱非实”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带有一种虚幻性的认知,而“昼行虽蹇涩,夜步颇安逸。昼夜既平分,其间何得失”则是在这种认识下,对待遇到困难时的态度进行了总结,提倡无论白天艰辛还是夜晚舒适,都应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因为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宝贵的,不应有所遗憾。
塞山能作云,日暮驰苍狗。
乍失天泬寥,不辨峰前后。
祁祁洒空宇,霏霏沃林薮。
六跸驻离宫,启我文纱牖。
匡床迟寝息,兰席延俄久。
畿辅多望霖,默祷常自咎。
况从京国来,所见率焦亩。
今年幸秋迟,十日犹堪守。
是雨利豆荞,闻诸田间叟。
赈恤泽岂溥,祗恃天恩厚。
遑虑跋涉艰,跋涉时所有。
引领望关南,此际曾沾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