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荣大辱,能生死人。二物不并,以挠厥真。
去谢夙蕴,归逢故辛。雌火在丑,刮凿遁屯。
驾风鞭霆,以脱凡鳞。
哀号(āi háo)的意思:形容极度悲伤或哭泣声音悲切哀婉。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车轮(chē lún)的意思:车轮是指车辆上的轮子,比喻事物的不断变化或轮番交替。
陈陈(chén chén)的意思:形容事物陈旧、过时,缺乏新意。
凡鳞(fán lín)的意思:形容事物琐碎繁多,无一例外。
光艳(guāng yàn)的意思:指容貌美丽、光彩照人。
卤莽(lǔ mǎng)的意思:形容人言行粗鲁、莽撞,缺乏礼貌和教养。
破午(pò wǔ)的意思:破晓时分
世俗(shì sú)的意思:指世间的俗气、庸俗之事或人情世故。
四邻(sì lín)的意思:指周围的邻居或附近的人。
脱凡(tuō fán)的意思:脱离平凡的境地,超越寻常。
文彩(wén cǎi)的意思:形容文辞华丽、富有艺术感。
轧轧(yà yà)的意思:形容车辆行驶时的声音。
之子(zhī zǐ)的意思:指父母的孩子,也可以指某人的儿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病重者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外界对他的冷漠与忽视。诗人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病痛对人的身心造成的巨大影响。
首句“大荣大辱,能生死人”开篇即点明了荣辱对人的极端影响,暗示了病痛的严重性。接着“二物不并,以挠厥真”则表达了病痛对个体真实性的冲击,强调了病痛的不可抗拒性。
“之子病闷,肠如车轮”形象地描绘了病痛的折磨,将病人的痛苦感受具象化。接下来的几句“劳忧到母,饿寒著身”进一步深化了病痛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表现了病痛对亲人和社会的双重压力。
“世俗卤莽,辄置莫亲”揭示了社会对病痛者的冷漠态度,强调了人性中的自私与冷漠。而“文彩光艳,伏不得伸”则表达了才华被埋没的无奈与悲哀,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病痛对个人命运的残酷打击。
“悽吟哀号,酸入四邻”通过声音的描述,渲染了病痛带来的悲痛与绝望,同时也反映了周围环境的共鸣。接下来的几句“夜计破午,若燕若秦”则通过时间的流逝,表现了病痛的漫长与无尽。
“腹愤轧轧,胸奇陈陈”进一步描绘了病痛对身体内部的折磨,同时“淮国晚岭,吴渠春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渴望。
“去谢夙蕴,归逢故辛”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接受。“雌火在丑,刮凿遁屯”则运用了象征手法,暗示了病痛中寻求解脱的努力与困境。“驾风鞭霆,以脱凡鳞”最后以壮烈的意象收尾,表达了对摆脱病痛束缚、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病痛对个体、家庭乃至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在病痛中人们所面临的孤独、绝望与挣扎,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健康与人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