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舟休刻,当年剑不腾。
钟声停过客,笠影认归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水画卷。首句“此日舟休刻”,以“舟休”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舟船停泊的静谧景象,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当年剑不腾”一句,运用象征手法,以“剑不腾”比喻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与前句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诗中所营造的宁静氛围。
“钟声停过客,笠影认归僧。”这两句通过钟声和僧人的行踪,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和谐。钟声似乎在召唤着归途中的旅人,而僧人的笠影则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引导着人们回归内心深处的指引者。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的和谐统一,也暗示了心灵的归宿与平静。
“宝相胸成卐,金刚目有棱。”这两句运用了佛教的意象,宝相佛的形象与金刚的威严并置,既体现了对宗教信仰的崇敬,也寓意着内在力量的坚定与外在世界的庄严。宝相佛的卍字图案象征着吉祥与圆满,而金刚的棱角则代表了坚强与不可动摇的决心。
“千潭同一月,悟澈道心澄。”最后两句将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巧妙结合,千潭之水映照着同一轮明月,象征着万物皆有其共通之处,也暗示着通过观察自然,可以领悟到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这里的“悟澈道心澄”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真理的深刻体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纯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与内在平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宗教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