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山 寺 僧 宋 /黄 庶 慵 饱 浮 图 世 共 憎 ,蓬 蒿 师 独 养 牛 耕 。田 驱 白 石 年 常 过 ,林 印 青 薪 岁 旋 生 。竹 似 子 孙 怜 笋 茁 ,树 添 松 柏 补 风 声 。眉 头 怪 得 春 来 喜 ,雨 起 蔬 苗 粒 粒 成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石(bái shí)的意思:指纯洁无暇、无瑕疵的石头。
风声(fēng shēng)的意思:风声指的是风吹过的声音,也比喻传言、谣言等。
浮图(fú tú)的意思:形容虚幻、不实的事物。
怪得(guài de)的意思:形容某种情况或事物出奇地、非常地,常用于表示程度很高、异常、特别等。
眉头(méi tóu)的意思:指眉毛的皱纹,表示愁苦、忧虑、不满或疑虑之情绪。
年常(nián cháng)的意思:年年都是如此,常常发生的事情。
牛耕(niú gēng)的意思:指牛在田地中耕作,比喻勤劳努力地工作。
蓬蒿(péng hāo)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形容人的头发茂盛。
青薪(qīng xīn)的意思:指年轻人或新手在某个领域中所做的工作或表现。
松柏(sōng bǎi)的意思:指人品高尚,道德品质优良,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坚贞不屈。
养牛(yǎng niú)的意思:指经营牛群,培养、繁殖牛。
子孙(zǐ sūn)的意思:后代、子孙后辈。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庶赠予山寺僧人的作品,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僧人与世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亲近。首句“慵饱浮图世共憎”表达了世人对僧侣安逸生活的羡慕或嫉妒,而僧人却在“蓬蒿师独养牛耕”的田园生活中自得其乐,体现了他们的清贫和勤劳。
“田驱白石年常过,林印青薪岁旋生”两句,描述了僧人耕作的艰辛和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白石象征着贫瘠的土地,青薪则代表了僧人砍柴为炊的简单生活。接下来,“竹似子孙怜笋茁,树添松柏补风声”,以竹笋的生长比喻僧人的后代繁衍,松柏则增添了山林的生机,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
最后,“眉头怪得春来喜,雨起蔬苗粒粒成”描绘了僧人面对春雨滋润作物生长的喜悦,眉头微皱的“怪得”表达出他们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僧人的简朴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和敬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