藓侵隋画暗,茶助越瓯深。
烟莎后池水,前迹杳难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古寺的画面。"寺在帝城阴,清虚胜二林"一句,设置了一个位于皇都之中、林深幽静的寺庙环境。"藓侵隋画暗,茶助越瓯深"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景物的变迁,其中“藓侵”指的是苔藓覆盖,“隋画”可能是古代留下的壁画,这些都被岁月所淹没,而“茶助”则可能是寺中僧人泡茶之意,通过对比强调了环境的深邃与静谧。
"巢鹤和钟唳,诗僧倚锡吟"一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鹤在树巢中安详自若,与寺庙中的钟声相应和,而“诗僧”则是在这个氛围中吟诵诗词,倚靠着锡制的物品,这些细节都增添了寺院文化的深厚底蕴。
最后,"烟莎后池水,前迹杳难寻"一句,则是对整个环境的一种总结。"烟莎"可能指的是轻柔的水汽或者微小的尘埃,与"后池水"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遥远而不易触及的意境,而“前迹”则指的是过去的足迹和历史的痕迹,这些都已变得难以寻觅。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环境的描写,以及时间流逝、自然变迁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于静谧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孤标耻付寿阳妆,薜荔为衣藓作裳。
映竹蒙茸初破白,倚松鳞甲亦生香。
分无疏影追同辈,肯逐群英殿后芳。
珍重折枝烦寄与,恍思千树故山旁。
清于道骨澹于僧,海内忘形得此朋。
作县只如诗思苦,能官已被荐书腾。
下车搏虎真堪笑,入境无蝗定有称。
我亦孤愚谙此味,愿言加饭履春冰。
满院西风把菊天,官身閒暇亦悠然。
恍思杜老浮舟日,绝胜彭城戏马年。
岂待白衣开笑口,不妨乌帽庇华颠。
却愁明发还多事,诗在龙山落照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