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答杜荀鹤》由唐代诗人清澜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了心”与“了僧”的关系,以及对佛教中“了心”概念的理解。
“如何即是僧心了”,开篇一问,直指内心的修行与佛教僧侣的境界。这里的“僧心了”并非简单的指明了僧人的内心状态,而是引申出对内心清净、无我、慈悲等佛教精神的追求与理解。诗人以疑问的形式,提出了一种对自我内心深处的探索与反思,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并达到这种佛教精神的境界。
接着,“了得何心是了僧?”这一问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了心”与“了僧”之间关系的思考。这里的“了得何心”不仅仅是对内心状态的了解,更是在探讨如何通过内心的觉醒与净化,达到与僧人相似的精神境界。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真正的“了心”是否意味着达到了与僧人相同的觉悟状态?或者说,真正的“了心”是否就是成为了僧人?
整首诗通过这两句问话,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精神内化与实践的深度思考,以及对于自我内心觉醒与净化的追求。它不仅触及了佛教哲学的核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和自我超越的深刻洞察。通过这样的探讨,诗人在字里行间传达了一种对内心世界不断探索、不断超越的精神态度,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实现心灵的升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画史王梦麟卷
老翁穷居广陵市,四壁萧然祗图史。
题诗不博一文钱,空瓦磨穷空费纸。
不如乡里诸妙年,翰墨游戏王公前。
解衣盘礴作山水,一幅何惜千金捐。
何人最得沧洲趣,麟也于今称独步。
狂吟寄兴肯相过,画我东桥竹居趣。
余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其四黄金台
雕墙峻宇无不亡,蓟城筑宫国乃昌。
屈身延士礼优异,四方英俊如云翔。
郭生马喻真良策,亟拜乐卿为上客。
兵行旬日入临淄,秦楚诸君咸辟易。
夙心已雪先王耻,七十齐城祇馀二。
君王仙去主帅逃,叹息后人非继志。
巍台悲惨朔风号,不知骑劫何时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