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报国(bào guó)的意思:为国家贡献力量,为国家做出奉献。
鼻端(bí duān)的意思:指事物非常接近,就在眼前或鼻尖前面。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横琴(héng qín)的意思:指在琴弦上横拉,形容技艺高超,造诣深厚。
见临(jiàn lín)的意思:指亲自去看望或接待。
老去(lǎo qù)的意思:指人年纪渐长,年老体衰。
羸病(léi bìng)的意思:形容人体弱病重或衰弱无力。
雷起(léi qǐ)的意思:指形势突然变得紧张或危险。
鸣指(míng zhǐ)的意思:比喻才思敏捷,思维敏锐。
散发(sàn fà)的意思:散发指事物散布出去,散发出来。
下夜(xià yè)的意思:指夜晚降临,天色渐暗。
萧森(xiāo sē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声,没有人声喧哗的样子。
迎客(yíng kè)的意思:热情地欢迎客人或者新朋友。
枕石(zhěn shí)的意思:指人们在困境中寻找支持和依靠。
资身(zī shēn)的意思:指某人的身份地位得到提升或者得到重视。
- 翻译
- 头发散乱披肩懒得插簪,独自对着窗外竹林水色沉静森然。
我向来以从不把权谋当作生存手段为耻,年老时心中仍怀有报效国家的愿望。
秋日雷声在鼻尖响起,如同枕石而眠,夜晚手指轻抚琴弦,泉水声声。
不是因为身体衰弱病痛,而是愁于无人来访,一年又一年,又有谁肯来拜访我呢?
- 注释
- 散发:头发散乱。
垂肩:披在肩上。
懒更簪:懒得插簪子。
从来:向来。
耻作:以……为耻。
资身策:生存手段。
雷起:雷声响起。
秋枕石:枕着石头像秋天一样。
夜横琴:夜晚弹琴。
愁迎客:愁于无人来访。
经岁:一年又一年。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散发》,描绘了作者晚年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首句“散发垂肩懒更簪”,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散乱的头发披在肩头,懒得再佩戴发簪的慵懒形象,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逸之态。然而,“一窗竹水对萧森”则转向了窗外的景致,竹影婆娑,流水潺潺,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寂寥的氛围。
“从来耻作资身策,老去终怀报国心”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保持着高尚的节操,耻于只为个人生活打算,心中始终怀揣着报效国家的壮志。这种精神境界在诗中显得尤为可贵。
“雷起鼻端秋枕石,泉鸣指下夜横琴”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即使在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也能在雷声中安然入睡,以琴声排遣寂寞,显示出其坚韧的个性和对艺术的热爱。
最后两句“不缘羸病愁迎客,经岁何人肯见临”,诗人感慨由于身体衰弱,无法热情接待访客,一年之中几乎无人来访,流露出孤独与无奈的情绪。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出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情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推镰
北方寒早多晚禾,赤茎乌粒连山阿。
霜馀日薄熟且过,脆落不耐挥刈何。
因物制器用靡他,田夫已见伐长柯。
一钩偃月镰新磨,置之叉头行两砣。
仍加修杖双眉蛾,推拥捷胜轮走坡。
左捩忽若持横戈,原头积穗云长拖。
秋成助敛知时和,欲充粝食无饥魔。
北风捲地翻长河,此时镰也收加多,试向田翁云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