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戏题葵丹向日卷》
《戏题葵丹向日卷》全文
明 / 黄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芳根只托冠军家,不信还同草木华。

最是一枝红似血,有人曾见日中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信(bù xìn)的意思:不相信、怀疑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冠军(guàn jūn)的意思:指在竞赛或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人或团队。

军家(jūn jiā)的意思:军事家、军事专家

日中(rì zhōng)的意思:指白天的时间,也可以用来表示事物发展的中间阶段。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鉴赏

这首诗以“戏题葵丹向日卷”为题,由明代诗人黄衷所作。诗中以向日葵为喻,生动地描绘了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和美丽姿态。

首句“芳根只托冠军家”,以“芳根”象征向日葵的根部,巧妙地将向日葵与“冠军家”联系起来,暗示了向日葵虽生于平凡之地,却拥有不凡的生命力和品质。这里的“冠军家”可能暗指向日葵在自然界中的卓越地位或其生命力的顽强。

次句“不信还同草木华”,则表达了对向日葵独特美的肯定,指出它不仅与其他植物一样绽放美丽,更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形态展现出非凡的魅力。这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向日葵与众不同的美丽。

第三句“最是一枝红似血”,进一步描绘了向日葵的鲜艳色彩,将其比作“红似血”的花朵,形象地展现了向日葵的热烈与生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热情、活力和希望,这里通过“红似血”的比喻,强化了向日葵作为生命象征的意象。

最后一句“有人曾见日中花”,则以一种神秘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描述了向日葵在正午阳光下的独特景象。这句话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示了向日葵与太阳之间的特殊关系,即它们向着太阳生长和绽放,体现了向日葵对光的依赖和追求光明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向日葵的描绘,不仅赞美了其美丽的自然景观,更寓意了生命力的顽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光明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作者介绍
黄衷

黄衷
朝代:明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猜你喜欢

会仙岩

青山解随人,远近互相对。

寒潭入陵谷,龙去知何处。

历历沙上石,群仙昔来会。

日暮一童归,横吹卧牛背。

(0)

宋内门

何处前朝虎豹关,海鲜桥上雨斑斑。

落花暮逐流觞水,芳草春迷叠石山。

列帝玉鱼孤塔底,?王金构夹城间。

空馀往事南翁说,汎海龙舟断不还。

(0)

奇仲和致中棋诗有玄中一著是吾宗之句

局上深机未足穷,玄中一著若为通。

五宗惟明不是物,三语孰解将无同。

常恨老怀多愦愦,每逢益友太匆匆。

金篦刮眼宁无赖,况是墙西有德公。

(0)

负暄

宵寒卧增裯,昼寒起增衣。

何如负暄乐,高堂日晖晖。

引光扉尽辟,追影榻屡移。

妙趣久乃酣,瞑目潜自知。

初如拥红炉,冻粟消顽肌。

渐如饮醇醪,暖力中融怡。

欠伸百骸舒,爬搔随意为。

稍回骄佚气,顿改酸寒姿。

薰然沐慈仁,天恩岂余私。

愿披横空云,四海同熙熙。

矫首望扶桑,倾心效园葵。

(0)

次韵李汉老诗

蒙庄叹隙驹,孔圣悲逝川。

百年生有涯,万感情无边。

贤愚真唯阿,系心同一缘。

内热蛊其中,伊谁肯求痊。

乐哉今日游,众宾肃初筵。

社樗间群材,嫫母参众妍。

谑弄既莞尔,献酬亦颓然。

胡为发争端,咄咄论深禅。

击水但增波,止薪自无烟。

便应三宜休,敢论四不迁。

公如高车驰,扬尘绝通廛。

我如驭小驷,交绥已回旋。

初谋不自量,取困大敌前。

金化质不亡,冰融水非坚。

市门有真楼,相从待他年。

(0)

木犀古风

化工吝幽香,斑斑被花木。

氤氲寒岩桂,高韵盖群馥。

无人尽日芳,守志何幽独。

士介耻求知,女贞惭自鬻。

凄凉楚山秋,樛枝吐金粟。

浅水映轻明,微飙发含蓄。

楼端静忽闻,马上遥相逐。

踟蹰为延伫,但见林峦绿。

瓶罂谁折赠,清芬閟庐屋。

久处不自知,乍至弥郁郁。

客悲芳岁暮,梦绕寒溪曲。

长吟小山词,古意恐难复。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