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山若洗青,草木生石上。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灵 隐 通 教 僧 宋 /梅 尧 臣 奇 山 若 洗 青 ,草 木 生 石 上 。根 萌 不 可 穷 ,条 蔓 自 增 王 。其 阴 有 高 僧 ,日 食 惟 一 盎 。世 人 久 已 疏 ,猿 鸟 应 相 向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高僧(gāo sēng)的意思:指修行高深、悟性高超的僧人。
久已(jiǔ yǐ)的意思:长久以来已经存在或已经发生。
日食(rì shí)的意思:指太阳被月亮遮挡,出现日全食或日偏食的现象。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条蔓(tiáo màn)的意思:指植物的茎和蔓延的枝叶。
惟一(wéi yī)的意思:独一无二、唯一的
相向(xiāng xiàng)的意思:互相朝着相同的方向或目标前进。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灵隐山中僧人的隐逸生活。首句"奇山若洗青",运用比喻,形容山色如被清水洗涤过般清亮,展现出山的秀美和洁净。接下来的"草木生石上",进一步描绘了山石间顽强生长的生命力,暗示出僧人生活环境的简朴与宁静。
"根萌不可穷,条蔓自增王",诗人通过赞美植物的繁茂生长,象征着僧人的修行深邃且不断壮大,仿佛在自然之中成为一方主宰。"其阴有高僧",点明了主题,高僧就隐居在这幽深的山阴处,生活简朴,仅以一盎粥为食。
最后两句"世人久已疏,猿鸟应相向",表达了诗人对僧人远离尘世纷扰的敬仰,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猿鸟的亲近,更显出僧人与自然的契合,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深深共鸣。
总的来说,梅尧臣的《寄灵隐通教僧》以景寓情,通过对奇山、草木、高僧的描绘,传达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赞美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宿州教授刘泾见赠
此身虽复类潜夫,衰老无心强著书。
道路不知奔走贱,交游空怪往还疏。
弦歌更就三年学,簿领唯添一味愚。
它日相逢定何处,莫将文采笑空疏。
邓忠臣母周氏挽词
微生真草木,无处谢天力。
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
古今抱此恨,有志俯仰失。
公子岂先知,战战常惜日。
吾君日月照,委曲到肝鬲。
哀哉人子心,吾何爱一邑。
家庭拜前后,粲然发笑色。
岂比黄壤下,焚瘗千金璧。
若人道德人,视此亦戏剧。
聊偿曾、闵意,遽与仙佛寂。
孤累卧江渚,永望坟墓隔。
作诗相楚挽,感动泪再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