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史·其三》
《读史·其三》全文
宋 / 于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秦亡四海角群雄三尺胡然起沛丰。

首录酂侯忘纪信,不诛项伯戮丁公。

亲而寡助宁非叛,国尔忘身始是忠。

赏罚于斯庸未当,终然击柱争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寡助(guǎ zhù)的意思:指缺乏援助和帮助,处境艰难。

海角(hǎi jiǎo)的意思:指海的角落,比喻极远的地方。

胡然(hú rán)的意思:形容情绪或行为突然而无法预料、无法控制。

击柱(jī zhù)的意思:指事情成功或失败的关键时刻,决定胜败的关键一击。

群雄(qún xióng)的意思:指众多英雄豪杰聚集在一起的场景。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赏罚(shǎng fá)的意思:指对人的好坏行为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忘身(wàng shēn)的意思:指人忘却自己的身份、地位,投身于某种事业或活动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于斯(yú sī)的意思:指事物达到某种程度或境地。

争功(zhēng gōng)的意思:争夺功劳或荣誉。

注释
四海角:形容天下各地。
沛丰:指刘邦起兵的地方,沛县丰邑。
酂侯:指刘邦的部下夏侯婴,封酂侯。
纪信:刘邦部下,曾装扮成刘邦以迷惑项羽。
项伯:项羽的叔父,曾帮助刘邦。
丁公:项羽部下,刘邦称帝后将其杀害。
亲而寡助:亲近但得不到支持。
国尔忘身:为了国家忘我牺牲。
赏罚:奖赏和惩罚。
击柱:古代表示愤怒或激动的动作,此处可能指争功时的激动。
翻译
秦朝灭亡后,各地英雄纷起,刘邦在沛县丰邑崛起。
首先,刘邦忽略了纪信的忠诚,没有杀掉项伯却惩罚了丁公。
亲近而不被支持的人怎能不算背叛?忘我为国才是真正的忠诚。
对于赏罚是否恰当存疑,最终有人会因争功而猛击柱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于石所作,名为《读史·其三》。诗中反映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与背叛、赏罚公正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秦亡四海角群雄”,这一句描绘了秦朝末年,四面八方涌现出众多英雄豪杰的情景。"三尺胡然起沛丰"则是说这些英雄们手持兵器(胡刀),展现出如同沛河之水般的旺盛力量。

“首录酂侯忘纪信,不诛项伯戮丁公”,诗人提及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如酂侯、项伯和丁公等,他们或许因为某些原因而被遗忘或不受责备。这里显示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反思。

“亲而寡助宁非叛,国尔忘身始是忠”,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观点,即真正的忠诚不是依附于权势,而是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抛弃个人生死,忘记个人的利益,以国家为重。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忠义的理解和赞美。

“赏罚于斯庸未当,终然击柱或争功”,最后两句则是说历史上的赏罚制度往往不够公正,有时候即便是击打柱子发泄胸中块垒的人,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记为有功。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许多事件的无奈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提及,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对忠诚、背叛、赏罚等重大主题的思考。

作者介绍
于石

于石
朝代:宋

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猜你喜欢

李尚宝寄文正公遗书至

死后谁知尚有书,符台缄至益沾裾。

曾知此意吾多负,敢谓今人我不如。

春服从游诸子在,夜堂歌咏几年馀。

篝灯再检平生藁,秋雨江南叹索居。

(0)

又明日作

十年论道坐黄扉,多少文章上衮衣。

绿野堂成才少息,碧山居在竟何归。

昌黎山斗名方著,君实儿童事已非。

愁绝两知亭外竹,声声萧瑟倚斜晖。

(0)

再荅王郡公

太守诗来老衲收,清风长满听松楼。

为山坐雨谁三日,嗟我怀人又一秋。

对酒且须诸客赋,省耕还及早春游。

最怜多稼亭前月,夜夜光明照远洲。

(0)

自和幽居四咏·其二

忽有幽香共午风,小春庭院菊篱东。

一丝何处来应远,百和无端界本空。

漫道芝兰随物化,真闻黍稷与神通。

麓堂地隔四千里,三叹馀情数纸中。

(0)

邹就閒见访

三十年前见此翁,青春标格旧家风。

而今白发垂双鬓,秋水依然是碧瞳。

(0)

夏夜足成春日之句

春风门巷冉泾西,兴到新诗漫自题。

鹏翼顺风沧海梦,桃花流水碧山栖。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