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录酂侯忘纪信,不诛项伯戮丁公。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寡助(guǎ zhù)的意思:指缺乏援助和帮助,处境艰难。
海角(hǎi jiǎo)的意思:指海的角落,比喻极远的地方。
胡然(hú rán)的意思:形容情绪或行为突然而无法预料、无法控制。
击柱(jī zhù)的意思:指事情成功或失败的关键时刻,决定胜败的关键一击。
群雄(qún xióng)的意思:指众多英雄豪杰聚集在一起的场景。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赏罚(shǎng fá)的意思:指对人的好坏行为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忘身(wàng shēn)的意思:指人忘却自己的身份、地位,投身于某种事业或活动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于斯(yú sī)的意思:指事物达到某种程度或境地。
争功(zhēng gōng)的意思:争夺功劳或荣誉。
- 注释
- 四海角:形容天下各地。
沛丰:指刘邦起兵的地方,沛县丰邑。
酂侯:指刘邦的部下夏侯婴,封酂侯。
纪信:刘邦部下,曾装扮成刘邦以迷惑项羽。
项伯:项羽的叔父,曾帮助刘邦。
丁公:项羽部下,刘邦称帝后将其杀害。
亲而寡助:亲近但得不到支持。
国尔忘身:为了国家忘我牺牲。
赏罚:奖赏和惩罚。
击柱:古代表示愤怒或激动的动作,此处可能指争功时的激动。
- 翻译
- 秦朝灭亡后,各地英雄纷起,刘邦在沛县丰邑崛起。
首先,刘邦忽略了纪信的忠诚,没有杀掉项伯却惩罚了丁公。
亲近而不被支持的人怎能不算背叛?忘我为国才是真正的忠诚。
对于赏罚是否恰当存疑,最终有人会因争功而猛击柱子。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于石所作,名为《读史·其三》。诗中反映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与背叛、赏罚公正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秦亡四海角群雄”,这一句描绘了秦朝末年,四面八方涌现出众多英雄豪杰的情景。"三尺胡然起沛丰"则是说这些英雄们手持兵器(胡刀),展现出如同沛河之水般的旺盛力量。
“首录酂侯忘纪信,不诛项伯戮丁公”,诗人提及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如酂侯、项伯和丁公等,他们或许因为某些原因而被遗忘或不受责备。这里显示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反思。
“亲而寡助宁非叛,国尔忘身始是忠”,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观点,即真正的忠诚不是依附于权势,而是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抛弃个人生死,忘记个人的利益,以国家为重。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忠义的理解和赞美。
“赏罚于斯庸未当,终然击柱或争功”,最后两句则是说历史上的赏罚制度往往不够公正,有时候即便是击打柱子发泄胸中块垒的人,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记为有功。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许多事件的无奈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提及,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对忠诚、背叛、赏罚等重大主题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