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前尽礼灰来相,衲下谁宗印了心。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护 国 大 师 塔 唐 /杜 荀 鹤 莫 认 双 林 是 佛 林 ,禅 栖 无 地 亦 无 金 。塔 前 尽 礼 灰 来 相 ,衲 下 谁 宗 印 了 心 。笠 象 胤 明 双 不 见 ,线 源 分 派 寸 难 寻 。吾 师 觉 路 余 知 处 ,大 藏 经 门 一 夜 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禅栖(chán qī)的意思:指修行佛法的人在寺庙、山林等地安静地居住,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大藏(dà cáng)的意思:指非常丰富或庞大的事物或财富。
分派(fēn pài)的意思:将任务、职责或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人或组织。
尽礼(jìn lǐ)的意思:尽全力表达礼貌和尊重
觉路(jué lù)的意思:指认识到事情的真相或道理,明白其中的道理和规律。
双林(shuāng lín)的意思:指两个森林相连,形容地势险要,难以通过。
无地(wú dì)的意思:没有地方站脚、无处容身。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大藏经(dà zàng jīng)的意思:指佛教经典的集合,也用来形容知识渊博、学问深厚。
- 注释
- 莫认:不要认为。
双林:佛教中的两个著名修行地。
佛林:佛的居所。
禅栖:禅修居住。
无地亦无金:没有世俗的财富。
塔前:塔前。
灰来相:烧香礼拜。
衲下:僧人的住处。
谁宗:谁是真正的宗师。
印了心:心印,指佛法的真谛。
笠象胤明:比喻清晰的教义传承。
线源:教义的源头。
寸难寻:难以寻觅。
吾师:我的老师。
觉路:觉悟之路。
大藏经门:大藏经的门口。
一夜吟:整夜吟咏。
- 翻译
- 不要误以为双林就是佛的居所,禅修之地既无金银财宝。
在塔前信徒们尽是烧香礼拜,但谁能找到真正领悟佛法的心印。
像竹笠般清晰可见的教义传承消失了,寻找源头如同寻找细线般困难。
我的老师指引的觉悟之路,我已略有所知,整夜在大藏经的门前沉思吟咏。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题目为《题护国大师塔》。通过诗中“莫认双林是佛林”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对佛教的深刻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敬仰,还要达到内心的领悟。而“禅栖无地亦无金”则透露了诗人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脱和精神修行的追求。
“塔前尽礼灰来相,衲下谁宗印了心”两句表达了对护国大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精神遗产的传承与内化。这里的“塔前尽礼”指的是在大师塔前行礼,表示最深切的尊奉,而“灰来相”则是对大师遗体火化后骨灰的尊重。“衲下谁宗印了心”则显示出诗人对于护国大师教义的深刻领悟和内心的认同。
“笠象胤明双不见,线源分派寸难寻”两句中,“笠象胤明双不见”可能是指对佛法真理的探求,虽然难以直接观见,但通过修行可以逐渐领悟。而“线源分派寸难寻”则是在说佛法的奥义深不可测,每一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不易彻底理解。
最后,“吾师觉路余知处,大藏经门一夜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护国大师智慧的敬仰,以及自己对于佛法的学习和领悟。这里的“吾师觉路余知处”指的是诗人的老师(即护国大师)在修行道路上所获得的深刻见解,而“我”则是通过一夜之间对《大藏经》的吟诵来表达自己对于佛法的勤奋学习和追求。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杜荀鹤对护国大师及其精神遗产的崇敬,也体现了他个人对于佛教修行和智慧的深刻理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在宗教信仰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深厚融合,以及他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木兰花慢.送陈伯韬之官江左
听枯桐断语,识君恨,十年迟。
正溅泪花繁,迷归燕老,春去多时。相携。
梦华故地,怪单衣、无路避尘缁。
锦瑟看承暂醉,白头吟望低垂。差差。
津馆柳成丝,离绪费禁持。
问何计消磨,夕阳宦味,逝水心期。鸱夷。
旧狂漫理,已沈阴、江表杜鹃啼。
莫上吴台北望,斜烟乱水凄迷。
满江红.题画寿总宪龚芝麓.白门感旧
松栝淩寒,挂钟阜、玉龙千尺。
记那日、永嘉南渡,蒋陵萧瑟。
群帝翱翔骑白凤,江山缟素觚棱碧。
躧麻鞋、血泪洒冰天,新亭客。云雾锁,台城戟。
风雨送,昭丘柏。把梁园宋寝,烧残赤壁。
破衲重游山寺冷,天边万点寒鸦黑。
羡渔翁、沽酒一蓑归,扁舟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