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海》
《望海》全文
明 / 殷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吴淞江口海门东,万里京师咫尺通。

白柁红旗三月浪,紫箫花鼓午潮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海门(hǎi mén)的意思:指出海门,比喻言辞直率,直截了当,毫不隐讳。

红旗(hóng qí)的意思:红旗一般指代具有象征意义的旗帜,代表着某种政治、宗教、组织或团体的特定信念、理念或目标。

花鼓(huā gǔ)的意思:指人们在表演或娱乐活动中的角色,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论不真实、虚假。

江口(jiāng kǒu)的意思:江口是指两条江河汇合的地方,引申为事物交汇的地方。

京师(jīng shī)的意思:京师指的是古代中国的首都,也可以用来泛指大都市或重要城市。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午潮(wǔ cháo)的意思:指日中时分潮水最高的时候。比喻事物达到最盛或最热的时刻。

月浪(yuè làng)的意思:形容月光在水面上波动摇曳的景象。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殷弼的《望海》描绘了吴淞江口海门东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大海与京城之间的紧密联系。首句“吴淞江口海门东”点明了地理位置,海门东边的江口开阔,显示出大海的辽阔无垠。次句“万里京师咫尺通”则强调了此处是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虽然相隔万里,却仿佛近在眼前。

第三句“白柁红旗三月浪”描绘了春天江面上船只穿梭的景象,白色的船帆和红色的旗帜在三月的波涛中显得尤为醒目,画面生动活泼。最后一句“紫箫花鼓午潮风”则通过音乐和节庆气氛,烘托出午潮时分的热闹景象,紫箫和花鼓声中,江潮涌动,更显江海之韵。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相结合,展现出吴淞江口的繁华与壮美,以及其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地位。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对京城的向往和对海上的敬畏之情。

作者介绍

殷弼
朝代:明   字:梦臣   籍贯:广东

殷弼,字梦臣,广东人。生卒年不详,举人出身。明末崇祯年间官至内阁中书,入清后隐居不仕。晚年定居融县长安,开课授徒,其门生尊称为羊城先生。工于诗,多咏山水之作,如《携诸子登圣山第一峰》:“席毡者谁子,顾安得细草。坐卧堆白云,猿声出夹道。”。
猜你喜欢

横吹曲辞.长安道

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何不归来山中老。

(0)

忆山中

春还不得还,家在最深山。

蕙圃泉浇湿,松窗月映闲。

薄田临谷口,小职向人间。

去处但无事,重门深闭关。

(0)

安仁港口望仙人城

楼台采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

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

(0)

海畔秋思

匡济难道合,去留随兴牵。

偶为谢客事,不顾平子田。

魏阙贲翘楚,此身长弃捐。

箕裘空在念,咄咄谁推贤。

无用即明代,养痾仍壮年。

日夕望佳期,帝乡路几千。

秋风晨夜起,零落愁芳荃。

(0)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文星垂太虚,辞伯综群书。

彩笔下鸳掖,褒衣来石渠。

典坟探奥旨,造化睹权舆。

述圣鲁宣父,通经汉仲舒。

窗明宜缥带,地肃近丹除。

清昼删诗暇,高秋作赋初。

露盘侵汉耸,宫柳度鸦疏。

静对连云阁,晴闻过阙车。

旧僚云出矣,晚岁复何如。

海峤瞻归路,江城梦直庐。

含毫思两凤,望远寄双鱼。

定笑巴歌拙,还参丽曲馀。

(0)

岁暇题茅茨

谷口逃名客,归来遂野心。

薄田供岁酒,乔木待新禽。

溪路春云重,山厨夜火深。

桃源应渐好,仙客许相寻。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