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阿世(ē shì)的意思:指人为了迎合世俗、讨好他人而失去自我,屈从于世俗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不行(bù xíng)的意思:不可以,不允许,不行动
不达(bù dá)的意思:不达意指不达到目标或不达到预期结果。
朝仪(cháo yí)的意思:指朝廷的礼仪仪式,也可泛指一切庄重严肃的场合或仪式。
出处(chū c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或起源。
东鲁(dōng lǔ)的意思:指东方的鲁国,也泛指东方地区。
非人(fēi rén)的意思:指行为残忍、不人道的人。
高论(gāo lùn)的意思:指言辞高尚、论述深刻的言论或观点。
固有(gù yǒu)的意思:指某种特征或属性在事物中自始至终不变的,与其本质相一致的。
汉庭(hàn tíng)的意思:指朝廷、官府,也泛指政府机关。
何由(hé yóu)的意思:何以,从何处。表示不知道或无法确定事物的来源。
化成(huà chéng)的意思:指将原来的形态或性质发生转变,变成另一种形态或性质。
礼乐(lǐ yuè)的意思:礼乐是指传统的礼仪和音乐。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重视礼仪和音乐的文化传统。
两生(liǎng shēng)的意思:两个生命或两种生活状态
绵蕞(mián zuì)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枝叶繁密的样子。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人情(rén qíng)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时变(shí biàn)的意思:指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叔孙(shū sūn)的意思:指叔父和侄子之间的亲属关系。
野外(yě wài)的意思:指在户外、田野或野外进行活动或工作。
用舍(yòng shè)的意思:指精打细算,节省用度。
有命(yǒu mìng)的意思:指命运不可抗拒,表示无法改变的命运安排。
治化(zhì huà)的意思:治理和改善社会风气,使之文明化。
制作(zhì zuò)的意思:用心、细心地制作或安排事物
周公(zhōu gōng)的意思:周公是指古代中国周朝的开国君主周公旦。在成语中,周公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公正无私,以及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童冀所作的《杂诗四首》之一,通过对历史人物叔孙通的典故展开,探讨了礼乐制度的兴衰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首句“叔孙制朝仪,高论倾汉庭”,借叔孙通制定朝仪的典故,赞扬其在汉朝宫廷中提出的高深理论,影响巨大。叔孙通作为汉初的礼仪专家,为汉朝制定了一套新的朝仪制度,使得汉朝的礼仪文化得以发展和繁荣,这一典故在此诗中被用来象征礼乐制度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接着,“绵蕞习野外,礼乐何由兴”两句,通过对比野外与朝廷的环境,表达了礼乐制度的兴起并非自然而然,而是需要特定条件和努力。野外象征着自然与原始状态,而朝廷则代表了文明与秩序。这两句暗示了礼乐制度的兴盛需要经过人为的努力和适应社会变革的过程。
“东鲁致诸儒,两生独不行”两句,引用了孔子在东鲁招揽众多儒家学者的典故,同时提到了“两生”(可能指孔子的两个弟子)未能随行的情况,以此来探讨人才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关系。这里暗含了即使在学术繁荣的时代,也并非所有人才都能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个人价值。
“岂不达时变,阿世非人情”两句,进一步探讨了人才与时代的适应性问题。提出尽管有人可能理解时代的变化,但为了迎合世俗而放弃自己的原则,这并非正常的人情世故。这两句强调了个人道德操守与时代适应之间的平衡,以及坚守自我与顺应变化之间的矛盾与思考。
最后,“周公昔制作,乃待治化成。用舍固有命,出处良不轻”四句,以周公制定礼乐制度为例,说明礼乐制度的建立需要等到社会治理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实施。同时,指出个人的使用或隐退(出处)都有其命运和考量,并非轻易决定。这四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礼乐制度与社会变革、个人选择与时代需求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保持自我原则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叔孙通、孔子及其弟子、周公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深入探讨了礼乐制度与社会变革、个人选择与时代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持自我原则的重要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