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简 能 仁 礼 老 宋 /刘 过 幻 身 到 处 等 空 虚 ,习 气 依 然 未 扫 除 。柏 树 子 边 寻 祖 意 ,栴 檀 林 下 伴 僧 居 。三 千 世 界 初 无 碍 ,十 二 时 辰 得 自 如 。牛 粪 火 堆 煨 芋 熟 ,时 时 拾 得 懒 残 馀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柏树(bǎi shù)的意思:指品质高尚,坚定不移的人。
到处(dào chù)的意思:四处,各个地方
二时(èr shí)的意思:表示时机、时刻。
幻身(huàn shēn)的意思:指人或物在瞬间消失或变化,使人难以捉摸或辨认。
空虚(kōng xū)的意思:空洞、虚无、无实际内容或价值
懒残(lǎn cán)的意思:形容一个人懒散、残废,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牛粪(niú fèn)的意思:指非常好的东西或事物。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扫除(sǎo chú)的意思:清除、清理、清扫
僧居(sēng jū)的意思:指僧人居住的地方,也用来形容人远离尘世喧嚣,过着宁静清净的生活。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时辰(shí chén)的意思:指时间的刻度单位,也可引申为时机、时候。
世界(shì jiè)的意思:指在世界上无人能敌。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树子(shù zǐ)的意思:指家族的嫡长子孙,也可以泛指家族的继承人。
檀林(tán lín)的意思:指佛教寺庙中的树林,也用来形容人群众多、聚集在一起。
煨芋(wēi yù)的意思:指处理事物时要耐心细致,不能急躁。
无碍(wú ài)的意思:没有障碍,没有阻碍。
习气(xí qì)的意思:指长期养成的习惯、性格或行为方式。
依然(yī rán)的意思:仍然如此,依旧不变
自如(zì rú)的意思:自如指事物自然无拘束、自由自在的状态或行为。
祖意(zǔ yì)的意思:祖先的意愿或遗训。也指祖辈的智慧和传统。
十二时(shí èr shí)的意思:指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泛指整个过程、全部事物。
三千世界(sān qiān shì jiè)的意思:指世界的广阔无边,形容世界的繁华热闹。
- 翻译
- 化身无处不空虚,习气依旧未能清除。
在柏树旁寻找先人的意愿,檀香林中陪伴僧侣居住。
三千大千世界畅通无阻,十二个时辰随心所欲。
在牛粪和火堆中煮熟芋头,时常能拾到懒残禅师的遗物。
- 注释
- 空虚:指心灵上的空明或无我状态。
习气:长期养成的习惯或倾向。
柏树子:佛教中常用于象征智慧或修行。
祖意:祖先或前人的心愿、教诲。
栴檀林:檀香木林,象征清净与修行之地。
僧居:僧侣的住所。
三千世界:佛教中的宇宙观,形容世界的广大无垠。
初无碍:毫无阻碍,自由自在。
十二时辰:古代计时单位,每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牛粪火堆:象征艰苦的修行环境。
煨芋熟:用火慢慢烤熟芋头。
懒残馀:懒残,唐代禅师,此处指他的禅意或遗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或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幻身到处等空虚,习气依然未扫除"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修行之道的坚持。"柏树子边寻祖意,栴檀林下伴僧居"则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追寻古人的智慧,与僧侣为伍,共同生活的景象。
接下来的"三千世界初无碍,十二时辰得自如"表明了诗人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不受世间羁绊的境界,每一时刻都能随心所欲而不受限制。最后两句"牛粪火堆煨芋熟,时时拾得懒残馀"则是对这种隐逸生活的一种描写,诗人通过简单的劳作(用牛粪做燃料煮熟芋头)获得了满足,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对物质欲望已经淡薄的心态。
整首诗流露出一股超脱红尘、与自然为伴的清逸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些翁补山堂诗和者数十人今春始枉寄次韵奉和并敩翁体
当其为人不知虎,何妨疑虎能生羽。
罗刹刀兵诸天花,此土强名之为雨。
山非山,湖非湖,无弦之琴知音孤。
凭空结,架飞楼,琼岛八千仞,东海之西疑有无。
肃慎之矢其长咫,公孙见鸡有三耳。
清波不犯自垂纶,何但胸中五岳起。
东藏郓欢龟阴之田,西虞芮倒影晶天无表里。
有虞之媦吮毫腐,九疑云霾十疑补。
非公拄杖划破苍梧烟,下士痴将修眉黛茎数。
我不出门登公堂,公勿谓我精神荒。
别峰凝紫鸟道碧,从门入者徒徬徨。
从子敉遘闵以后与予共命而活者七年顷予窜身猺中不自以必生为谋敉因留侍伯兄时序未改避伏失据掠骑集其四维方间道往迎已罹鞠凶矣悲激之下时有哀吟草遽佚落仅存绝句四首·其三
割骨分肌亦屡禁,如今万矢倍攒心。
岳阡秋草应含怨,万树严霜杀一林。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