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霄(bàn xiāo)的意思:指天空中的一半云霞,形容景色美丽壮观。
本朝(běn cháo)的意思:指当前的朝代或时代。
参寥(cān liáo)的意思:形容人多、事杂、混乱无序。
陈迹(chén jì)的意思:指已经过去的事物或迹象。
方坟(fāng fén)的意思:指坟墓的形状四方,用来比喻人的葬身之地或者不幸的结局。
故池(gù chí)的意思:指旧时有名的池塘或湖泊,也用来比喻过去的事物或旧日情怀。
何国(hé guó)的意思:指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
见方(jiàn fāng)的意思:指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能够从多个角度或方面去思考或解决。
空见(kōng jiàn)的意思:空洞的见解或空虚的观点
辇路(niǎn lù)的意思:指皇帝所赐的车辇,泛指君主的车辇。
齐梁(qí liáng)的意思:指多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一件事情。
瑞像(ruì xiàng)的意思:指吉祥、幸福的征兆或象征。
西归(xī guī)的意思:指人们离开家乡或原居地,向西方迁徙或回归。
下视(xià shì)的意思:低头看
应身(yìng shēn)的意思: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角色。
有门(yǒu mén)的意思:指有门槛或限制,不是随便进入或参与的。
追数(zhuī shǔ)的意思:数目多得难以计算或统计。
- 翻译
- 只见四方的坟墓高耸入半空,生死之事难以向寂寥的星空询问。
化身向东返回,不知会到达哪个国家,吉祥的景象从西方回归,自然是本国朝廷的象征。
遗留的寺庙门口不再是皇权之路,古老的池塘中只有僧人的木瓢而无宝物。
孤独的龙俯瞰,一切往事都成为尘埃,追溯到齐梁时期也并不遥远。
- 注释
- 方坟:四方的坟墓。
参寥:寂寥的星空,代指无法解答的问题。
应身:化身。
瑞像:吉祥的景象。
辇路:专供皇帝乘坐的车马通行的道路。
僧瓢:僧人用来盛水或食物的木瓢。
龙:这里可能象征着帝王或重要人物。
齐梁: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两个朝代。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历史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思考。
"空见方坟涌半霄,难将生死问参寥。"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方坟指的是古墓,涌半霄则是天气低沉,云雾迷漫的景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生命与死亡时所表现出的哲学思考,生死问题难以用常理去解答,只能依靠内心的参悟。
"应身东返知何国,瑞像西归自本朝。"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归属感和文化认同。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于国家和文化根源的向往,无论身处何方,最终都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和文化中。
"遗寺有门非辇路,故池无钵但僧瓢。" 这两句描写了一个荒废的寺庙场景,寺庙虽然还有门,但不再是车马穿行之地;古老的池塘旁,只剩下僧人用的小瓢来汲水。这两句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遗迹,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独龙下视皆陈迹,追数齐梁亦未遥。" 这两句则是诗人从高处俯瞰所见景象的描述,其中“独龙”通常指的是孤独的山峰或建筑物,“下视皆陈迹”意味着眼前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的遗迹。而“追数齐梁亦未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那些伟大成就的赞叹,即便是如齐、梁这些辉煌一时的朝代,时间也已经证明它们并非永恒。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不晓佛法今以受持孔子教中而见于穷居之所日用者和成七首·其五
松林竹坞雨冥冥,对坐焚香一缕青。
扫壁静开摩诘象,研朱闲点太玄经。
愚痴我岂能无漏,警悟人皆诮不灵。
允愿凉风吹酗毒,要令举世得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