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曾削出,一室此为尊。
箭栝初通路,琅玕尚满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石庵图的壮丽景象与深厚意蕴。首句“三峰曾削出”,以“削”字生动地刻画了山峰的峻峭与挺拔,仿佛是大自然的巧手雕琢而成。接着,“一室此为尊”则在对比中突出了庵室的庄严与超然,暗示着它虽处深山之中,却拥有着与众不同的崇高地位。
“箭栝初通路,琅玕尚满园”两句,通过“箭栝”和“琅玕”的形象,不仅展现了道路的曲折与园中的生机盎然,更寓意着通往精神世界之路的艰难与美好。其中,“箭栝”可能象征着道路的起点或转折点,而“琅玕”则代表了园中竹林的茂盛,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隐喻。
“斋应题雪浪,铭自勒云门”则进一步深化了庵室的文化内涵。斋上题写的“雪浪”,可能是对庵室内某种装饰或氛围的描述,暗示着一种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生活状态;而“铭自勒云门”,则表明庵室的主人或建造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亲自镌刻铭文于云门之上,体现了对庵室历史与文化的重视。
最后,“载酒人能至,宁辞问字繁”表达了庵室的开放与包容。无论是带着美酒前来品鉴自然之美的访客,还是寻求知识与智慧的求学者,都能在此得到热情的接待与深刻的交流。这不仅是对庵室主人好客态度的赞颂,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庵图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庵室文化的深厚,还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谐共生、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