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长怜渠易,将衰觉子难。
弱喜从师慧,贫疑失母寒。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吴伟业所作的《课女》。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场景的刻画,展现了对子女成长的感慨与期望。
首句“渐长怜渠易”,表达了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父母对其的怜爱变得更为容易,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欣慰与不舍。接着,“将衰觉子难”则抒发了随着自己年岁的增长,愈发觉得培养孩子成长的不易与艰辛,蕴含着深沉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忧虑。
“晚来灯下立,携就月中看”这两句描绘了夜晚时分,父亲或母亲陪伴孩子学习的情景,灯光下、月光中,共同度过学习时光,既温馨又充满期待。这种场景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家庭的和谐氛围,也寄托了对孩子未来学业的期望。
“弱喜从师慧,贫疑失母寒”则进一步展示了对子女教育的关注与担忧。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展现出的智慧让家长感到喜悦,但同时也担心在贫困条件下,孩子可能会因缺乏资源而受到寒苦,体现了父母对孩子成长环境的深切关怀。
最后,“亦知谈往事,生日在长安”一句,可能暗示了孩子出生或成长于长安(古代都城,今西安),并以谈论往昔之事的方式,回顾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小片段,深情地表达了父母对子女成长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子女成长的喜悦,也有对教育与成长环境的忧虑,充满了对家庭温暖与未来希望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