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柏子(bǎi zǐ)的意思:指柏树,比喻品德高尚、坚贞不屈的人。
白衣(bái yī)的意思:指白色的衣服,也用来比喻清白无辜的人。
朝阳(zhāo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升起的方向,也指希望、兴盛、新生、向上的象征。
慈悲(cí bēi)的意思:指心地仁慈,有同情心,对人对事都有宽容、关怀之情。
村沽(cūn gū)的意思:指人们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傅重(fù zhòng)的意思:指对别人的好意或好处感到沉重,不敢接受或不好意思接受。
宫傅(gōng fù)的意思:宫廷内的高级官员或宫中的大臣。
讲堂(jiǎng táng)的意思:指讲学的地方或讲学的形式。
三鳣(sān zhā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非常罕见、稀奇。
僧供(sēng gòng)的意思:指尊敬佛教僧人供养香火和物品。
时作(shí zuò)的意思:在特定的时机或环境下产生或发生
双凤(shuāng fèng)的意思:指两只凤凰,形容双方地位高贵,地位相等。
未曾(wèi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小出(xiǎo chū)的意思:指事物出现的程度、数量、规模等较小。
野人(yě ré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粗野、不合群的人。
茵蔯(yīn chén)的意思:茵蔯是一个用来形容人或物体形象美丽、轻盈的词语。
柏子香(bǎi zǐ xiāng)的意思:指柏木散发出的香气,比喻品德高尚、令人敬重。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赵汝师在明末时期,以朴素的野服访问王世贞的草堂,两人在告别之际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友情和道义的深刻感悟。
首句“当时双凤向朝阳”,暗喻赵汝师与王世贞曾经共事或共度美好时光,如同双凤齐飞于朝阳之下,象征着友谊的辉煌与温暖。接着,“此日三鳣集讲堂”则转而描述赵汝师今日来访,如同三鳣聚集在讲堂,寓意着知识的汇聚与交流。
“黄绮可缘宫傅重,白衣时作野人装。”这两句通过对比黄绮(古代隐士)与赵汝师的装扮,表达了赵汝师虽身着朴素的野服,但其内心却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学识,如同宫傅(古代官职)一般受人尊敬。
“旋分僧供茵蔯暖,小出村沽柏子香。”这里描绘了赵汝师来访时,王世贞为他准备了温暖的僧供(佛教徒供养僧侣的食物),以及从乡村买来的带有柏子香气的物品,体现了主人的热情与周到。
最后,“非是木禅都不荐,慈悲一愿未曾偿。”这句话表达了赵汝师并非无情之人,他心中怀有慈悲之心,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既是对赵汝师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两人友情的深厚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赵汝师与王世贞之间真挚的友情和相互之间的尊重与理解,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之间交往的风范与情谊。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