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老子(lǎo zi)的意思:指自称,用于自傲、自夸的口气。
披读(pī dú)的意思:指读书时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的样子。
七篇(qī piān)的意思:指事情或文章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内容。
研寻(yán xún)的意思:深入研究和寻找
欲似(yù sì)的意思:希望像某种情况或状态一样。
啄木(zhuó mù)的意思:
即啄木鸟。《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晋 傅玄 《啄木》诗:“啄木高翔鸣喈喈,飘摇林薄著桑槐。” 前蜀 贯休 《湖头别墅》诗之三:“园飞青啄木,簷挂白蜘蛛。” 清 赵翼 《戏咏蛛网》诗:“啄木嘴画符,树蠹起受劾。”参见“ 啄木鸟 ”。
庄生(zhuāng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态度平和、淡泊名利,不为外物所动,安于自己的本心。
- 鉴赏
此诗《嘲道士李荣》由唐代诗人灵辩所作,以戏谑之笔描绘了一位道士的形象。诗中通过“老子两卷本未研寻,庄生七篇何曾披读?”两句,巧妙地将道家经典《道德经》与《庄子》相提并论,暗示了道士李荣对这些道家典籍的不深入研究,流露出一种轻视的态度。接着,“头戴死谷皮,欲似钝啄木”两句,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道士李荣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状态,头戴“死谷皮”,既指其穿着打扮的与众不同,也暗含其思想观念的陈旧;“欲似钝啄木”则进一步刻画了其行动迟缓、思维僵化的形象,将一个不学无术、行为古怪的道士形象跃然纸上。
整首诗语言幽默风趣,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不仅展现了对特定人物的讽刺,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家学问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在唐代文学中,这样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为后人所欣赏和传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岁在丙寅序行金昊有秋叶庆景物咸和敬稽皇祖时曾举瀛台锡宴之典宗亲咸与爰循旧制集王公宗室等于八月二十七日瀛台宴赏用展周亲因成三律·其三
绮疏晴旭丽曈昽,乐事天伦和气融。
徐进雕槃瓜有瓞,繁滋扣砌树连丛。
情抒共许飞吟管,兴洽偏思驻漏筒。
行苇歌成欣既醉,高秋楼阁霭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