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动山不摇,方知静者贵。
怜此穷骨存,兀兀一峰对。
疑我为病猿,叫雨匿深翠。
毕星(bì xī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或学问高深。
禀命(bǐng mìng)的意思:履行命令或接受命运安排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荒歉(huāng qiàn)的意思:形容荒废、荒芜,没有人烟。
静者(jìng zhě)的意思:指心境安宁、不动声色的人。
朗吟(lǎng yín)的意思:指声音悠扬地吟唱或诵读,形容诗歌或文章的朗诵。
灵均(líng jūn)的意思:灵巧聪明,才智出众。
披衣(pī yī)的意思:穿上衣服
穷骨(qióng gǔ)的意思:形容非常贫困,一无所有。
胸怀(xiōng huái)的意思:指心胸宽广,能够容纳各种事物或承受各种压力。
掩耳(yǎn ěr)的意思:掩盖耳朵,不听或不理会别人的警告或劝告。
野人(yě ré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粗野、不合群的人。
夜中(yè zhōng)的意思:夜晚的时候。
占毕(zhàn bì)的意思:
诵读,吟诵。 梁启超 《变法通义·学校总论》:“自餘一二占毕咿嚘以从事于四书五经者,彼其用心,则为考试之题目耳。” 章炳麟 《<新方言>自序》:“盖有诵读占毕之声,既用唐韵,而俗语犹不违古音者。”
亦作“ 佔嗶 ”。谓经师不解经义,但视简上文字诵读以教人。后亦泛称诵读。《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佔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郑玄 注:“呻,吟也。佔,视也。简谓之毕……言今之师自不晓经之义,但吟诵其所视简之文,多其难问也。” 宋 文天祥 《保州道中》诗:“ 江 南佔毕生,往来习羊肠。”《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应童子试,不售,觉佔嗶非丈夫事,望望然去之。” 清 高宗 《御题<意林>三绝句》之三:“六经万古示纲常,诸子何妨取所长。节度岂徒务佔毕,要知制事有良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晚村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首句“气与草木亲,胸怀得秀邃”,诗人以自然界的草木为伴,心胸开阔,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接着,“云动山不摇,方知静者贵”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静心之人所拥有的珍贵品质。
“野人虑荒歉,有欲即其累”则揭示了普通人对于生活的忧虑与渴望,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反思。诗人通过“披衣占毕星,罔安夜中寐”这一细节,展现了自己在夜晚仍难以入眠,心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吾惭禀命艰,读书鲜所遂”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在求学道路上的艰难与挫折,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自省。最后,“怜此穷骨存,兀兀一峰对。朗吟灵均骚,路童掩耳避。疑我为病猿,叫雨匿深翠。”诗人以自身为镜,反思自己的处境与心态,同时借用了屈原的《离骚》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暗示自己如同被误解的灵均,周围的人或因不解而避开,或因恐惧而隐藏,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而又坚韧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命运、知识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保持独立人格与精神追求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