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余藏书颇富日多残脱今岁苦雨有事装潢云屏韩公以法糊见示赋而谢之》
《余藏书颇富日多残脱今岁苦雨有事装潢云屏韩公以法糊见示赋而谢之》全文
明 / 张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自叹书连屋生涯不值钱。

案萤乾欲死,简蠹饱犹眠。

甲乙呼儿检,缥缈次第诠。

青泥秘诀不用韦编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值(bù zhí)的意思:不值表示某个事物或行为不值得被重视、关注或珍惜。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次第(cì dì)的意思:表示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次序进行,一个接一个地进行。

甲乙(jiǎ yǐ)的意思:指排列次序或等级。

连屋(lián wū)的意思:连续的房屋,指多栋相连的房屋,也比喻连续不断的事物。

秘诀(mì jué)的意思:指特殊的技巧、方法或窍门,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取得成功或达到目标。

缥缈(piā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真实,难以捉摸。

青泥(qīng ní)的意思:指泥土的颜色呈现青绿色,形容土地肥沃。

生涯(shēng yá)的意思:人的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或事业。

韦编(wéi biān)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琐碎、杂乱。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所作,名为《余藏书颇富日多残脱今岁苦雨有事装潢云屏韩公以法糊见示赋而谢之》。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书籍的珍爱与对书籍保护的忧虑。

首句“自叹书连屋”,诗人感叹自己收藏的书籍堆积如屋,却无法为它们提供足够的价值。这反映了书籍虽多,但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珍惜,可能是因为书籍的价值在当时社会并不被广泛认可。

接着,“生涯不值钱”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书籍在诗人生活中的地位,似乎在说尽管书籍丰富,但它们并不能为诗人的生活带来实际的财富或价值。这种对比,突出了书籍作为知识载体的独特价值,以及在物质世界中可能被忽视的事实。

“案萤乾欲死,简蠹饱犹眠”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书籍因长期无人翻阅而遭受的损害。案上的蜡烛(案萤)因长时间燃烧而几乎耗尽,象征着书籍被遗忘;简牍(书籍的前身)上的虫蛀(简蠹)则表明书籍因缺乏保护而逐渐腐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书籍命运的深深忧虑。

“甲乙呼儿检,缥缈次第诠”描绘了诗人对书籍的整理与分类工作。他呼唤孩子帮助整理书籍,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解释和说明。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对书籍的尊重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最后,“青泥传秘诀,不用续韦编”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书籍内容的珍视。青泥在这里可能是指书籍的封面或某种特殊的书写材料,而“秘诀”指的是书中包含的重要知识或技巧。诗人认为,这些知识不需要通过传统的编纂方式(如续韦编,即修补书籍)来传承,而是可以直接从书籍中获取。这反映了诗人对书籍本身作为知识源泉的深刻认识。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书籍的深厚情感和对知识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对书籍保护和传承的关注。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书籍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张萱

张萱
朝代:明

(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猜你喜欢

寄李伯襄入中秘二首·其二

吾兄千古自人豪,官向金茎饮露高。

词赋体从今日定,文章衡许几人操。

宫云万缕迟趋马,御柳千丝想拂袍。

早晚长安行乐处,开尊能不念吾曹。

(0)

姚孟长顾九畴侯木庵杨慕垣雷伯鳞过集分得乡字二首·其二

梦隔关河后,浮云变复常。

来过迟皓月,坐久爇名香。

良晤怜多别,深杯惜未狂。

灯光纷去马,投辖赋流黄。

(0)

瞻礼能祖肉身二首·其一

西来真面目,寂后尚留身。

万劫何曾变,真空不碍尘。

风幡如在眼,菜肉若为陈。

一段和光意,于兹欲度人。

(0)

出山示诸子并别社好里父九首·其三

淑气入春明,江天肃肃征。

旧游殊别鹤,新梦已迁莺。

食禄终何补,为官未有行。

平生怀一饭,簪组岂浮荣。

(0)

过青州五首·其三

离怀杯酒散,到梦复凄其。

经月青齐外,何时岭海湄。

南池人不作,江上柳空迟。

古迹成彫谢,中流有所思。

(0)

山中歌

山中歌,山高水深哀情多。

天寒日暮少相过,俯仰一世将奈何。

只今自悟一生事,曲径为泉石为几。

镜中无发不白头,枝间有鸟堪相求。

东邻少年不少钱,朝朝暮暮负郭田。

晨出及夕夜未眠,不信伯夷叔齐贤。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