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有(bù yǒu)的意思:没有,没有存在或拥有某种东西
传法(chuán fǎ)的意思:传授法律、教育、技艺等知识和技能。
忉忉(dāo dāo)的意思:形容心情激动、不安或焦虑。
国高(guó gāo)的意思:形容国家的地位或国家的发展水平很高。
回春(huí chūn)的意思:
◎ 回春 huíchūn
(1) [return of spring]∶冬去春来,草木重生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苏轼《浪淘沙·探春》
(2) [bring back to life]∶比喻医术高明或药物灵验,能把重病治好
(3) [rejuvenate]
(4) 以前已均夷到接近基准面的地形或景观重新发育幼年地貌
(5) 河流重新发生侵蚀作用
(6) 壮年河流重新形成幼年活力今古(jīn gǔ)的意思:今古意为从古至今,表示时间的长久和历史的悠久。
卷席(juàn xí)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迅速离去。
开堂(kāi táng)的意思:开堂指的是开展官方会议或宣布重要事情的仪式。
灵岩(líng yán)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有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流名(liú míng)的意思:指名声流传,声名远扬。
上国(shàng guó)的意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在某个方面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
无亦(wú yì)的意思:没有别的,仅此一个
游方(yóu fāng)的意思:指僧人、道士等出家人四处游历,传教或修行。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盛陶所作的《奉寄灵岩长老确公大师(其二)》。诗中描绘了传法仙城的深远影响和流名上国的崇高地位,表达了对灵岩长老确公大师的敬仰之情。
首句“传法仙城后”,点明了大师传承佛法的背景,仙城象征着神圣与超凡脱俗,暗示大师在佛法传播上的卓越贡献。接着,“流名上国高”进一步强调了大师名声的广远和崇高,不仅在佛教界,更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游方缘渐契,无亦太忉忉”两句,通过描述大师游历四方,逐渐与各地众生心灵契合的过程,展现了大师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精神境界。其中,“忉忉”一词,原指天神之忧,这里借以表达大师对众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灵岩山下草,今古几回春”则以自然景象的变迁,映射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同时也寓意着大师法脉的延续和影响的深远。这里的“草”与“春”既是自然界的现象,也象征着佛法的生生不息。
最后,“不有开堂日,焉知卷席人”表达了对大师开堂讲法的期待,以及对大师法席终了时的不舍。这两句既是对大师法力的赞叹,也是对其精神遗产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师事迹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盛陶对灵岩长老确公大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佛法深邃内涵的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