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达何外暴,真乐非幽园。
凡有动于境,恐皆离乎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包恢的作品,名为《和陈七峰七诗韵(其四)》。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生活态度的诗句。
“上达何外暴,真乐非幽园。”这里,“上达”意味着高尚的追求,“何外暴”则是说这种追求不在于世俗的功名富贵之中。而“真乐非幽园”表明了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深居简出、闭门造车的生活,而是在于精神的自由和超脱。
“凡有动于境,恐皆离乎天。”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忧虑,即任何被外界所触动的情感或是行为,都可能导致人与自然、本真自我的疏离。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保持内心平静和纯净的重视。
“我自淡不厌,彼徒争相喧。”这里,“我自淡不厌”表明了诗人的个性,即他喜欢简单、清淡的生活方式,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改变自己。而“彼徒争相喧”则是对那些追求名利、争夺声色的世人的一种批评,认为他们只是一味地追逐和吵嚷,没有真正的内在修养。
“峰高果峻极,无论百千年。”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峰高”、“果峻”形容的是山峰的高大和险峻,而“无论百千年”则表达了时间对这些自然景观的影响微乎其微,似乎它们能够超越时光的洗礼而永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个人对于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崇尚自然、高洁自我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