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从吾所好,谁能复改图。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若(bù ruò)的意思:不如,不及,不及格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穿窬(chuān yú)的意思:指透过墙壁、窗户等隔离物,可以看到或听到对方的言语或行动。
道义(dào yì)的意思:指道德和义理,即对事情的正确判断和正确行为的准则。
得不(dé bù)的意思:表示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可能发生某种情况或结果。
敷腴(fū yú)的意思:形容文采丰富,词藻华丽。
改图(gǎi tú)的意思:指改变形象、改头换面,通常用于形容人物变化或事物改观。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洁身(jié shēn)的意思:保持清洁,摒弃污秽
利涂(lì tú)的意思:指人善于利用机会、处事圆滑、善于谋取利益。
冒昧(mào mèi)的意思:冒昧指的是敢于冒险,不顾礼节和常规,主动主动行动的意思。
名士(míng shì)的意思:指有才华、有品德、有学问的人。
名利(míng lì)的意思:指名声和利益。名利是指人们追求的声誉和财富,常用来表示人们对名望和利益的追求和渴望。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人世(rén shì)的意思:指人间世界,泛指人类社会。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色长(sè cháng)的意思:指人的品行或行为不正派,有不良嗜好或道德败坏。
圣人(shèng ré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卓越的人
士多(shì duō)的意思:指一个人拥有多种才能、技能或知识,是一个多面手。
受尘(shòu chén)的意思:指人受到外界的诋毁、攻击或诽谤。
水石(shuǐ shí)的意思: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关系。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无愧(wú kuì)的意思:没有辜负
相得(xiāng de)的意思: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使整体更加完美。
胸中(xiōng zh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或抱负。
轩冕(xuān miǎn)的意思:指君主即位后,戴上皇冠,穿上龙袍,举行隆重的加冕典礼,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也比喻最高权力的象征。
一隅(yī yú)的意思:指一个小角落或一个狭小的空间。
与人(yú rén)的意思:与他人相处、交往。
知者(zhī zhě)的意思:知识渊博的人,通常指有见识、智慧和学问的人。
执一(zhí yī)的意思:坚持一个观点或原则,不动摇。
归去来(guī qù lái)的意思:指人离开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 翻译
- 清雅的姿态在山水之间展现,相互映衬不可或缺。
就像饱读诗书的人,他的气质永远丰盈。
不被世俗尘埃覆盖,他与世间常人截然不同。
我何曾贪恋权位,只愿避开名利的纷扰。
圣人厌恶过于清洁,名士却常常自我贬低。
道理上讲,不应过于拘泥,但很多人并不理解。
那些不明就里的人,借此作为逃避现实的借口。
我心中自有坚持,不敢局限于一隅。
暂且随我所好,谁又能改变我的初衷。
不如回归自然,无愧于如蒲公英般纯净的心灵。
- 注释
- 清姿:清雅的姿态。
水石间:山水之间。
饱道义:饱读诗书。
敷腴:丰盈。
尘土覆:世俗尘埃。
人世殊:与世间不同。
轩冕:权位。
冒昧:避开。
洁身:过于清洁。
自污:自我贬低。
理亦顾:道理上讲。
拘:拘泥。
穿窬:逃避现实的借口。
存胸中:心中坚持。
一隅:一隅之地。
姑从:暂且跟随。
改图:改变初衷。
归去来:回归。
石上蒲:如蒲公英般的纯净心灵。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卷,诗人以对自然之美的独特鉴赏眼光,展现了对石与菖蒲和谐共生的赞美。"清姿水石间,相得不可无"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之间和谐统一的感受,水、石、菖蒲等元素各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却又是互相依存不可或缺。
接着,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这种关系转化为人与道义的关系。"如人饱道义,其色长敷腴"意味着正如自然之美令人心醉,一个人如果充满了道德和品行,他的内在光彩也会长久地散发出来。
然而,诗人的态度却是超然物外,不愿受世俗污染。"我何爱轩冕,冒昧名利涂。圣人恶洁身,名士多自污。理亦顾其可,未应如此拘。往往不知者,假此为穿窬。"这里的“轩冕”、“名利”,都是世俗功名之物,而诗人认为,真正的智者是不愿被这类东西所羁绊,他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精神洁净。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选择。"吾方存胸中,未敢执一隅。姑从吾所好,谁能复改图。不若归去来,无愧石上蒲。"这段话语透露出诗人的自信与坚持,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追求和喜好,不应受外界干扰,更不应该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他选择了归隐自然,享受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和愉悦。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是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在美好的一种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