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南鉴公山房》
《题南鉴公山房》全文
唐 / 李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竹房开处峭,迥挂半山灯。

石磬敲来穴,不知何代僧。

讲归双袖雪,禅起一盂冰。

唯说黄桑屐当时着秣陵。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nánjiàngōngshānfáng
táng / dòng

zhúfángkāichùqiàojiǒngguàbànshāndēng

shíqìngqiāoláixuézhīdàisēng

jiǎngguīshuāngxiùxuěchánbīng

wéishuōhuángsāngdāngshízhelí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半山(bàn shān)的意思:指山脚下或山的一半处。也用来形容位置不高、等级不高或程度不深。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桑屐(sāng jī)的意思:指赤脚或穿着简单的鞋子。

山灯(shān dēng)的意思:指在山上点亮的灯,比喻为了给别人指引方向或提供帮助而自己冒风险。

石磬(shí qìng)的意思:指人的心境沉静、安详,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

注释
竹房:竹林小屋。
峭:险峻。
迥挂:高悬。
半山灯:半山腰的灯火。
石磬:寺庙中的打击乐器。
敲来:敲击。
穴:洞穴。
僧:僧人。
讲归:讲经归来。
双袖雪:衣袖如雪。
禅起:禅定起身。
一盂冰:一碗冷粥。
黄桑屐:黄桑木做的鞋子。
当时:那时。
着:穿着。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翻译
竹林小屋坐落在险峻处,半山腰挂着明亮的灯火。
石磬的声音从洞穴传来,不知是哪个朝代的僧人敲响的。
讲经归来,僧人的衣袖上积满雪花;禅定时,他们喝的是冰冷的粥。
只提起那双黄桑木做的鞋子,它们曾踏过秣陵的土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竹房开处峭,迥挂半山灯"写出了僧人的住所位于山腰,环境清幽且有几分孤寂,夜晚时分,灯光渲染出一片宁静的氛围。"石磬敲来穴,不知何代僧"则透露出这座山中曾经或许有人修行,但时间久远,以至于难以辨识是哪个年代的僧人所为,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接下来的"讲归双袖雪,禅起一盂冰"表达了僧人的日常生活,他在雪地里行走时,衣袖间积满了雪花,而他在冥思中举杯饮用的是结成冰块的水。这些细节展现了僧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形。

最后两句"唯说黄桑屐,当时着秣陵",通过提及古代仙人黄桑子的故事,暗示这位僧人的境界已达到了超脱尘世的层次,而"当时着秣陵"则可能是指僧人在某个特定时刻穿上了代表清净或修行的一种服饰,如同古代仙人的装扮。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僧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与大自然合一的宗教修行者形象。

作者介绍
李洞

李洞
朝代:唐   字:才江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过桐君山

云断山疑合,川回路忽分。

秋声两岸叶,晓色万峰云。

旅雁冲帆度,寒蝉隔水闻。

严陵遗迹在,我欲问桐君。

(0)

迁秩之后闲居写怀

生平谬拟作真儒,消得闲官只著书。

微火厝薪犹自若,一绳维木欲何如。

秋来忽动莼鲈兴,夜梦时寻水竹居。

行止由天不由己,临风空复赋归欤。

(0)

羽林子三首·其一

珠袍年少子,名冠羽林中。

独佩流星剑,双悬明月弓。

陪游向何处,还入华清宫。

(0)

古从军行三首·其二

朝来射黄羊,驰逐出塞游。

忽闻匈奴至,万骑寇幽州。

被袍不及甲,肘挟双刃矛。

飞身入重围,手取单于头。

归来饮辕门,独耻非伐谋。

(0)

和徐德彰春日杂咏八首·其五

鸥沙十里带平沙,茅屋人家柳半遮。

柔橹呕哑移画舫,轻雷枥辘走香车。

泉如燕尾清流拆,草似裙腰白路斜。

何处玉钱都化蝶,夜来飞上一林花。

(0)

晚春五首用杨孟载韵·其二

年来疏散任清贫,藜杖荷衣白葛巾。

傍竹看山行怕晚,对花临水坐伤春。

拟将兰棹为渔父,未许桃源避俗人。

回首仙踪无处觅,东风吹绿半江蘋。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