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阳》
《重阳》全文
明 / 解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几回客里重阳五岭兹辰望故乡

薏苡肯将归上国丹砂不为炎方

竹林客散应多暇,菊径花繁尚未荒。

待得明年还上国,登高宠锡酒千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宠锡(chǒng xī)的意思:

帝皇的恩赐。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天子异之,宠锡加等。” 宋 曾巩 《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州郡当其道途所出,迎劳燕饯,所以宣达陛下宠锡待遇之意,此守臣之职分也。”

待得(dài de)的意思:等待得到;等得住

丹砂(dān shā)的意思:丹砂是指赤红色的矿物,也用来比喻珍贵的东西或重要的人物。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客里(kè lǐ)的意思:指在他乡或他人的地盘上,作客或居住。

明年(míng nián)的意思:明年指的是下一年,即即将到来的年份。

上国(shàng guó)的意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在某个方面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

五岭(wǔ lǐng)的意思:指中国境内的五大山脉,也用来形容山岭重叠、连绵不绝的景象。

炎方(yán fāng)的意思:炎方是指火热的地方,也可引申为形势严峻、局势火爆的地方。

薏苡(yì yǐ)的意思:薏苡是指一种古老的谷物,也可以用来比喻品德高尚、心地纯洁的人。

重阳(chóng yáng)的意思: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也称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祈求健康长寿。

竹林(zhú lín)的意思:指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鉴赏

这首《重阳》由明代诗人解缙所作,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于重阳佳节思念故乡的情景。

首联“几回客里度重阳,五岭兹辰望故乡”点明了诗人的处境与情感。诗人多次在客居他乡中度过重阳节,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五岭,即南岭山脉,此处借指诗人所在之地与故乡之间的地理阻隔,更添思乡之情。

颔联“薏苡肯将归上国,丹砂不为向炎方”运用典故,薏苡是古代的一种植物,常被用来比喻无辜受冤或误解之事;丹砂则象征着追求理想与真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有归心似箭,但薏苡般的误解与丹砂般的追求并未能如愿以偿,暗含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颈联“竹林客散应多暇,菊径花繁尚未荒”转而描写诗人所在之地的自然景色。竹林中的客人散去,应是诗人独处之时,此时或许能获得片刻宁静;而菊花小径上的花朵依然繁盛,未被荒芜,象征着即使身处异乡,自然之美仍能给予心灵慰藉。

尾联“待得明年还上国,登高宠锡酒千觞”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归故土的期待。诗人想象着来年回到家乡,与亲朋好友一同登高饮酒,享受团圆之乐,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家国情怀的独特表达。

作者介绍
解缙

解缙
朝代:明   字:大绅   号:春雨   籍贯: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   生辰:1369年-1415年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时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猜你喜欢

花时与钱尊师同醉因成二十字

桥下浅深水,竹间红白花。

酒仙同避世,何用厌长沙。

(0)

与李专美

昭裔登庸汝未登,凤池鸡树冷如冰。

何如且作宣徽使,免被人呼粥饭僧。

(0)

杂歌谣辞.古歌二首·其一

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阁。

不嚬复不语,红泪双双落。

(0)

闻歌竹枝

巡堤听唱竹枝词,正是月高风静时。

独向东南人不会,弟兄俱在楚江湄。

(0)

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

缥帙无尘满画廊,钟山弟子静焚香。

惠能未肯传心法,张湛徒劳与眼方。

风飏檀烟销篆印,日移松影过禅床。

客儿自有翻经处,江上秋来蕙草荒。

(0)

诗三百三首·其三○二

沙门不持戒,道士不服药。

自古多少贤,尽在青山脚。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